夯实林业产业人才基础要抓好“培引育留”四环节
来源:工人日报    时间:2022-02-21 10:36:07

观点:牢牢抓住“培、引、育、留”四个环节,培养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优势突出的高素质林业产业人才队伍,为森林资源和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蓄力赋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推进绿色发展的理论基础和价值指引。“两山”是对立统一的,书记曾指出,要积极探索推广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选择具备条件的地区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森林生态系统是青山的重要主体,森林资源多寡决定绿水青山的丰裕度和生态产品供应能力,影响金山银山的实现条件;林下经济、木材加工、森林旅游等林业产业产出规模与效益,既反映生态产品的经济价值挖掘能力,也关系绿水青山建设的物质保障。综上,森林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协调发展、齐头并进,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

人才是推动森林生态建设和现代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生产力要素,必须把林业人才队伍建设与开发摆在首位。但是,广大林区地处偏远、经济欠发达,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滞后,从业者薪资待遇偏低;多数地区甚至是林业产业集群区未制定产业人才专项规划并设置专项预算资金;很多林业企业未与高校建立协同育人机制,且在引人、育人、留人等方面制度不完善,人才成长环境较差……这些都导致了林业产业的人才吸引力不足,招人难、留人难和人工成本高等现象普遍存在。

林业产业人才短缺,一方面制约我国森林经营效益提升,影响社会资本参与营造林积极,不利于绿水青山的增量扩大;另一方面,无法赋能传统林业产业提质增效、前沿新兴林业产业做大做强,制约林业第二、第三产业的附加值创造能力,影响金山银山的实现。为此,要大力实施“人才强林”战略,牢牢抓住“培、引、育、留”四个环节,努力培养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优势突出的高素质林业产业人才队伍,为森林资源和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蓄力赋能。

健全培才机制,助力人才增量扩张。一是加大林业产业人才建设资金投入。国家和省级层面应建立林业产业人才培养制度,制定出台人才培养计划,将培养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实现培育人才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确保人才培养工作的持续、连贯。二是扶持林业企业参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稳定吸收新生力量。搭建林业企业与高校的链接渠道,引导扶持林业企业与相关高校实施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探索工学结合、联合办学、联合培养和“订单式”培养等模式,将产业链上相关资源整合起来,建设类型多样的实践教学基地、实(实训)基地和科研基地,实现人才从培养到工作的无缝对接,形成循环有序发展的产教融合模式。基于此,培养一批高质量的技术骨干和设计师队伍,以及林业碳汇计量与监测师、森林康养师等新型人才队伍,同时培育一批具备林业知识背景和熟悉市场规律、会管理、善经营、懂法律、能创新的复合型人才,如技术高管、产业教授等。

拓展引才途径,引进紧缺急需人才。地方林业主管部门和林业企业要用好省级紧缺急需人才引进项目资金,同时坚持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并举,做到以产引才、以才促产。采取技术入股等方式,加快引进林业各细分产业紧缺急需的高层次人才,集聚更多掌握核心技术、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精尖缺”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设计师队伍,提升人才梯度。鼓励专业人才到对口林业产业重点地区挂职。强化双创人才智力支撑,加大林业各细分产业相关科技特派员评选及服务力度,强化对林业产业生产和培训的指导。

加大育才力度,促进存量人才提质。分类别、分层次有针对地制定培训方案,常规化、连贯组织开展企业家培育计划、素质提升计划等培训项目,加强以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技能、新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可选择林业产业示范园区、林业产业龙头企业作为现场教学培训基地,充分利用互联网、直播课程、网络课堂等创新工具优化培养模式,通过自建培训专家库、开展培训活动,或委托行业协会、科研院所、专业教育培训机构等开展定制化教育培训,提高林业产业人才培训频次。鼓励和支持设计大师、工艺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传承人设立工作室,支持林业企业建立专家工作站,带徒授艺,使人才培养与培训并行。

强化留才保障,力保产业人才存量。强化服务人才意识,地方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应转变职能,全心全意地当好林业产业人才的服务者,为林业产业人才创新、无忧工作提供优质服务。建立健全林业产业高层次人才专业协会,重点成立林业企业家协会、林业产业专家会等,定期开展活动,促进相互交流。对获得各级各类大奖的人才进行奖励。林业部门可探索建立制度推动工匠精神落地,建立健全包括培养、考核、使用、待遇等内容的整套林业工匠激励机制,针对创新研发、设计、高端定制等林业企业紧缺人才,培育和评选一批工匠大师,让林业产业工人获得荣誉感和自豪感,让尊崇工匠精神在林业产业蔚然成风。此外,引导林业企业制定物质和精神激励措施提高员工积极,一方面,设置科学的薪酬机制、合伙制、奖励机制、工龄奖励等机制;另一方面,持续改善员工生产生活环境,不断探索人文关怀举措,如举办生日会等文娱活动、安排子女到工厂与员工团聚等。

(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林业产业人才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