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记者这次探访的主角不是草莓,而是这两年才落户镇子的“新成员”——盆盆菜。这一新成员听说还是从山东远道而来。
“快进来看看,这几天阳光好,绿菜可长得好呢。”在大棚外,“九菜一田”农庄负责人刘爱珍热情地招呼着大家。掀开厚重的门帘,没走两步,满眼皆是绿色。
“盆盆在哪?”听到记者的疑惑,刘爱珍俯下身子,拨开茁壮的菜叶,淡青色的长条盆显露出来。仅在这座大棚里,就有1800个这样的种植盆。
大棚里还套着小盆,这对发展了二十多年的板房沟设施农业来说,还是个新鲜事。
刘爱珍告诉记者,之前她和家人已经在山东寿光种了十多年的盆盆菜,产品十分畅销。2021年,她来到新疆,将“盆盆菜”技术带到乌鲁木齐县,并在板房沟镇承包了4个设施大棚进行适种。
和技术一起抵达的,还有来自山东的三十吨“蚯蚓粪”。“刚开始村民不理解,本地又不缺土,为何还要从山东拉土。”刘爱珍说,新疆的土壤盐碱含量高,尤其是反复浇水后容易板结,导致透气性差,抑制蔬菜的生长。
“你看,这个‘蚯蚓粪’软绵绵的,不光营养丰富,透气性还特别好。”刘爱珍说着,随手抓了一把土进行演示。记者观察后发现,这种特殊的生长基质颗粒要比普通土壤大一些,颜色也更深一些。
技术和材料一到位,刘爱珍就立刻开始试种,但从山东带来的十几个蔬菜品种,有一大半都“水土不服”。经过两三年的摸索,她最终选取了毛白菜、上海青、茼蒿等6种叶菜进行种植,大棚也从4个增加到6个。
在大棚里,记者发现盆里的绿菜虽然郁郁葱葱,但比市面上同类品种的“个头”要小一号。“你可别小看它们,一盆能卖到15元。”刘爱珍说,虽然现在冬天也能吃上从外地调运的各种蔬菜,但对于追求新鲜度的饭店和消费者来说,这盆现吃现摘的盆盆菜,却是冬日里不可多得的“宝贝”。
现在,“九菜一田”农庄的盆盆菜已经不愁销路,每天有150盆绿菜发往乌鲁木齐市的各大饭店,也不时有游客慕名而来,买几盆绿菜种在阳台上,体验一把田园生活。
在设施大棚的一侧,农庄还建起了专门存放回收种植盆和基质的简易大棚。“我们种植过程中不使用农药,因此不会污染基质,再添加营养元素和有机肥后,基质还能继续循环利用。”刘爱珍说。
记者离开时,刘爱珍还在棚里忙活。她说,棚里一年四季离不开人,春节也会在大棚里度过,为市民守护好“菜篮子”。
关键词:
上一篇:台湾同学的回乡路|过年既是一顿重庆火锅,也是一杯台湾奶茶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
X 关闭
- 15G资费不大降!三大运营商谁提供的5G网速最快?中国信通院给出答案
- 2联想拯救者Y70发布最新预告:售价2970元起 迄今最便宜的骁龙8+旗舰
- 3亚马逊开始大规模推广掌纹支付技术 顾客可使用“挥手付”结账
- 4现代和起亚上半年出口20万辆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30.6%
- 5如何让居民5分钟使用到各种设施?沙特“线性城市”来了
- 6AMD实现连续8个季度的增长 季度营收首次突破60亿美元利润更是翻倍
- 7转转集团发布2022年二季度手机行情报告:二手市场“飘香”
- 8充电宝100Wh等于多少毫安?铁路旅客禁止、限制携带和托运物品目录
- 9好消息!京东与腾讯续签三年战略合作协议 加强技术创新与供应链服务
- 10名创优品拟通过香港IPO全球发售4100万股 全球发售所得款项有什么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