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研发智能假肢斩获仿生“奥运会”冠军
中新网南京11月6日电(记者 徐珊珊) 近日,在第三届全球辅助技术奥运会(又称“半机械人仿生奥运会”)上肢义肢组比赛中,东南大学机器人传感与控制技术研究所宋爱国教授团队研发的项目一次性完成假肢提重物、双臂协作、精细物体抓取等任务获得冠军。
东南大学科研团队成员和参赛选手演示义肢“智能手”。中新网记者 泱波 摄
全球辅助技术奥运会由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创立,每4年举办一届。本届总决赛共有26个国家、76支队伍参加8个大项的角逐。其中,上肢假肢组是该项赛事中竞争最为激烈的组别之一。选手们要一次性完成10个义肢操作任务,以任务完成数量和完成时间判定成绩。
参赛选手操纵义肢“智能手”抓取物体。中新网记者 泱波 摄
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东南大学机器人传感与控制技术研究所所长宋爱国5日在接受采访时介绍,残障人士在产生手部动作意图的过程中,会产生相应的肌肉电信号。团队将肌电电极贴在假肢操作员残肢肌肉表面,通过肌电信号的采集和解码分析来获悉人的运动意图,进而操控假肢完成动作。
“我们研制的是轻量化三自由度义肢手臂,具有电动开合、电动腕旋、手臂腕翻等功能,能够胜任比赛中规定的捏取晾衣夹不跳脱、抓取灯泡不碎裂等各项大负载以及精细操作任务。”团队领队胡旭晖表示,团队提出了“体躯—肌电”混合控制办法,研发的柔性可拉伸肩带用于准确检测侧肩部运动意图,实现对假肢手的精准开合。
参赛选手现场演示。中新网记者 泱波 摄
东南大学宋爱国教授团队自2007年开展智能肌电假肢技术的研究,将力觉临场感遥操作机器人技术应用于新型智能假肢的研发,在智能肌电假肢的力触觉感知、力触觉反馈、自适应力控制、肌电信号识别等关键技术上取得了重要突破,目前核心技术实现了产品化。“未来我们将以本次参赛项目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开发经济、仿生的五指假肢手,满足更多截肢残疾人的日常穿戴需求。”胡旭晖说。(完)
关键词:
上一篇:重回积石山:中国铁塔助力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地震灾后重建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
X 关闭
- 15G资费不大降!三大运营商谁提供的5G网速最快?中国信通院给出答案
- 2联想拯救者Y70发布最新预告:售价2970元起 迄今最便宜的骁龙8+旗舰
- 3亚马逊开始大规模推广掌纹支付技术 顾客可使用“挥手付”结账
- 4现代和起亚上半年出口20万辆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30.6%
- 5如何让居民5分钟使用到各种设施?沙特“线性城市”来了
- 6AMD实现连续8个季度的增长 季度营收首次突破60亿美元利润更是翻倍
- 7转转集团发布2022年二季度手机行情报告:二手市场“飘香”
- 8充电宝100Wh等于多少毫安?铁路旅客禁止、限制携带和托运物品目录
- 9好消息!京东与腾讯续签三年战略合作协议 加强技术创新与供应链服务
- 10名创优品拟通过香港IPO全球发售4100万股 全球发售所得款项有什么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