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全省公共机构人均用水相比2015年下降了15%以上
3月30日,记者从省机关事务局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上获悉,2021年底,我省共创建了647家节水型公共机构,全省公共机构人均用水相比2015年下降了15%以上,到2022年底,所有省直机关和50%以上的省属事业单位都要建成节水型单位。
据省机关事务局公共机构节能处一级调研员李朝阳介绍,2022年3月22至28日是第三十五届“中国水周”,也是全国公共机构节水宣传周,在这期间,省机关事务局也向各市(州)、省直各单位专门印发了通知,组织全省公共机构积极开展参加相关活动,尤其是公共机构干部职工要进一步提高节水意识,在节水领域发挥公共机构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形成全社会节水的良好风尚。
《贵州省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办法》第十九条规定,“公共机构应当完善节水管理制度,加强重点用水部位节水管理,开展用水设备日常维护和巡查,杜绝跑冒滴漏现象发生。鼓励有条件的公共机构开展再生水、雨水利用。”2019年,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会同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公布了《公共机构节水管理规范》,用于指导公共机构开展节水工作。
截至2021年底,我省共创建了647家节水型公共机构,全省公共机构人均用水相比2015年下降了15%以上,但与临省及全国平均水平比较时还有很大下降的空间。到2022年底,所有的省直机关和50%以上的省属事业单位都要建成节水型单位。2021年底,水利部也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等部门公布了《公民节约用水行为规范》,希望每一名公民,尤其是广大的公共机构干部职工,都可以积极主动从自我做起,示范践行节约用水责任,掌握节水方法,养成节水习惯,弘扬节水美德,参与节水实践,推动形成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
媒体通气会现场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姚东
编辑 彭妲
编审 干江东 贺韬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