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微细胞”】贵阳人的清晨,从嗦一碗米粉开始
来源:天眼新闻    时间:2022-02-14 22:35:07

初春,晨光熹微。临街粉铺,一场人与食材的“战斗”刚刚打响。

牛骨焯水,下锅,佐以数种秘制香料,关盖炖煮。等待间隙,肉片滚刀,香菜切段,毛肚成丝,狭小厨房内,贵阳市乌当区保利温泉光头羊肉粉掌门人牟大姐一招一式,虎虎生风。

牟大姐(右)备餐中

精心的熬煮带来香气四溢,一切准备就绪,老手艺展露出绝对自信,静静等待着食客们的到来。

“老板,单碗加肉,多放辣椒。”“好叻,稍等就好,您找位坐。”6点30分,迎来第一位顾客。而后,接续不断。

口碑带来的人气,让这家小店从清晨到日暮,节奏如一。“我们这个春节没休息过一天,没办法,大家就好这一口热汤、辣油。”

熬好的汤头

“他们家的粉很有特色,比较细,入口润滑。另外汤头浓,辣椒香,肉给得也比较多,老板两口子也热情,所以经常来吃。”老饕陈伯是这里的常客,家就住附近小区,一周至少有三天来嗦粉。

少粉,加鸡蛋,是陈伯的标配。牟大姐熟记于心,多年来的默契,甚至一个眼神就懂老朋友的需求。

“慢走。”“好叻!”送走一批又一批顾客,终于腾出手来,牟大姐擦了擦细汗。她回过头说,早上、中午是最忙的时候,晚上九点以后还有几波宵夜的客人,平均下来一天要卖三四百碗吧。

牟大姐收银

她坦言,为谋生计,自己卖过衣服、当过售票员、做过临时工。四年前,为了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教育、生活环境,便跟丈夫带着家传手艺从六盘水来到贵阳创业做餐饮。“就是想多挣点,让一家人过上好日子。”

刚到贵阳时,两人白手起家,互为搭档,男主内,女主外,一个忙活厨房负责品质,一个张罗客人主管收银。

“谁比较辛苦?”记者问。

“都不轻松。”牟大姐无奈地摇了摇头说:“干餐饮,不容易啊。”起初,每天凌晨关店,两人睡不了几个小时,四点就得起来接小贩送来的新鲜食材,接着熬汤、配料,为迎接一天的忙碌做准备。

外卖小哥到店取餐

因为味道好、性价比高,创业前两年就陆续开了五家店。受到疫情影响,生意淡了些,到今年只剩下两家了。“好在疫情常态化后,堂食恢复,线上订单也比较稳定,也算是慢慢好起来了。”

快上小学的孩子也比较体恤父母,时不时会来店里帮着干干收银的活。牟大姐笑了笑说,操作简单,就当作是锻炼了,最重要的是一家人能待在一起。谈及小孩时,牟大姐眼中满是柔情。

“您的美团订单来了!”手机声响,“不好意思啊,我先去烫个粉。”没聊几句,她又开始准备外卖餐食。

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粉

俯瞰整个城市,如这家小店一样,越来越多升腾起的“烟火气”,成为抚慰凡人心的治愈剂。

这一个又一个保障社会肌体正常运转“微细胞”,勾连起整个城市的生机与脉动,为城市持续稳定发展贡献泊泊源泉。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周雅萌

编辑 杨羽 刘诗雅

编审 闵捷 杨韬

关键词:

上一篇:

下一篇: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