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中国汽车品牌近年来的迅猛发展,已经开始真切影响到了整个汽车市场的格局,特别是中国车企在电动化与智能化转型中所做出的成绩,使得很多海外品牌不得不被动地“接招和招架”,但是我们其实也能感受到,这轮智能化的革命,因为法律法规方面的限制,目前在缓慢期。
在2023上海车展上,传统品牌和新势力们都带了不少新车,但是绝大多数的新车,可能已经没法给大家带来足够的新鲜感,特别是在新势力品牌这边,它们带来的绝大多数新车,在很多方面都差不多,在一套智能化和电气化架构下,再加上一套统一的家族设计语言。
以前大家都会对搭载激光雷达,对搭载高算力芯片的车型会特别感兴趣,但是现在激光雷达车型已经不逐渐烂大街了,越来越多的传统品牌开始装配激光雷达,逐渐缩小了与新势力的差距。
智能驾驶,难有新东西?
从这次车展各家发布的新车和辅助驾驶技术来看,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大家的智能驾驶能力依旧是在辅助驾驶这个层次,受客观条件影响,再向高处迈一步的动力并不太足,但是也都在储备力量。
小鹏和问界都公布了自己的BEV感知技术,也就是视觉感知范畴内的上帝视角,问界背后的华为还在BEV的技术基础上,增加了GOD网络技术,也就是增加识别白名单之外的多种物体的能力。对于视觉感知方面,卷到BEV技术,基本上也就是到头了,接下俩能做的也就是在AI人工智能的辅助下加强训练。
而蔚来这一次展示了基于摄像头和激光雷达打造的感知系统,以及占用网络技术,它能够实现对周边障碍物的检测并预测汽车周围所有物体的体积占用率,然后做出自主行驶的决策,之前这项技术只出现在了特斯拉的新一代感知架构上,也就是把BEV技术下的鸟瞰图,通过视觉算法的加持,进行2D变3D,可以让车辆系统没必要非要认清物体是什么,仅需知道哪里有物体,需要避让就可以。
而不同于特斯拉,蔚来的占用网络技术中还增加了激光雷达以及其他雷达传感器的感知数据,冗余度会变得更高,因为激光雷达本身就有3D感知能力,做起来可能比为了节省成本的特斯拉要更容易一些,其实占用网络技术也是BEV技术的一个延伸,但占用网络技术也是一个在迈向自动驾驶之前,非常重要的储备。
但在此时,无论是BEV技术,还是基于视觉+雷达构建的占用网络技术,反映在辅助驾驶方面能力上的效果,都比较类似,没有太多质的飞跃,智能驾驶和自动驾驶行业确实进入了一个瓶颈期,故事不太好讲了。
关键词: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
X 关闭
- 15G资费不大降!三大运营商谁提供的5G网速最快?中国信通院给出答案
- 2联想拯救者Y70发布最新预告:售价2970元起 迄今最便宜的骁龙8+旗舰
- 3亚马逊开始大规模推广掌纹支付技术 顾客可使用“挥手付”结账
- 4现代和起亚上半年出口20万辆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30.6%
- 5如何让居民5分钟使用到各种设施?沙特“线性城市”来了
- 6AMD实现连续8个季度的增长 季度营收首次突破60亿美元利润更是翻倍
- 7转转集团发布2022年二季度手机行情报告:二手市场“飘香”
- 8充电宝100Wh等于多少毫安?铁路旅客禁止、限制携带和托运物品目录
- 9好消息!京东与腾讯续签三年战略合作协议 加强技术创新与供应链服务
- 10名创优品拟通过香港IPO全球发售4100万股 全球发售所得款项有什么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