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中国首台万吨水压机雕塑在上海市中心揭幕
来源:工人日报    时间:2022-01-30 11:26:13

在现代工业制造的“母机”——中国第一台万吨水压机建成投产60年之际,由其大修后废弃的零件创作制成的艺术装置,日前在上海市工人文化宫、上海工匠馆前落成揭幕。

雕塑以“三段立柱”结合“三段背景墙”的形式呈现,与上海工匠馆内1∶8.5的“万吨水压机”模型遥相呼应。万吨水压机实物立柱与其背后的铜铸背景墙,以其独有的粗犷工业美感,向来往的市民展示着60年前江南造船厂的工人们用“土、穷、巧”办法,接连攻克“金(金属切削)、木(起重运输)、水(水压试验)、火(热处理)、电(电渣焊接)”五关,完成国内首台万吨水压机自主研发和建造的劳动故事。

“当时我们国家工业水还比较弱,万吨水压机的部件没有大型设备根本无从做起。”仪式现场,当初参与建造的唐应斌抚摸着立柱,双手激动地微微发抖。

中国第一台万吨水压机是中国机械工业腾飞的起点,它为我国的造船、电力、冶金、矿山、国防等行业锻造了许多重量级部件,为我国重工业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万吨水压机也是新中国第一批产业工人用智慧和汗水打造的最重要作品之一,堪称“国宝”。

1958年,当时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拥有万吨级水压机,要建成属于自己的万吨水压机,面临着没有资料、没有经费、没有同类设备可以参考的“三无”困境。

制造之初,当时担任江南造船厂的工程师的唐应斌就遇到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大部件需要用特大型的锻件和铸钢制作,在没有大型水压机的情况下,只能用拼合的办法,把许多铸件和钢板焊接起来。然而,四根大立柱,每根长18米,粗1米,重80吨,传统的“电弧焊”不能胜任。唐应斌和助手了解到国外有一种新技术“电渣焊”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在无人指导的情况下,经过千百次试验,他们用电渣焊把一个个大部件焊接起来,经检测,焊缝完全符合标准。

1962年6月22日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1.2万吨自由锻造水压机建成并正式投产。今年已经90岁高龄的唐应斌回忆起那段往事依旧豪气干云:“外国人的封锁我们从来没怕过,越封锁,我们发展得越好!”

如今,首台万吨水压机仍在上海重型机器厂轰鸣作业。2009年,万吨水压机大修,部分废弃零件存储于江南造船厂,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其立柱。上海市总工会变废为宝,将立柱制作成艺术装置立于人民广场,期待通过建设好城市地标,以珍贵实物展现上海工业发展脉络,以艺术装置诠释工人阶级奋斗历程。

在艺术装置安装的过程中,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劳模工匠参与其中,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蒋铁骊负责设计;来自江南造船厂的上海工匠、焊王陈景毅接过前辈的棒,参与焊接制作;吊装工作则由参与70周年国庆阅兵观礼台搭建的工作室负责……劳模工匠及团队通力合作,“再现”万吨水压机建造时的故事,以匠心匠德匠艺赋能万吨水压机时代新力量。(记者裴龙翔 钱培坚)

关键词: 中国首台万吨水压机 上海工匠馆 上海市工人文化宫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