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原标题:日本货币政策正常化面临多重困难(经济透视)
日本总务省近日公布数据显示,4月份日本去除生鲜食品后的核心消费价格指数为104.8,同比上升3.4%。该指数已连续20个月上升,并连续13个月超过日本央行2%的目标。与此同时,日本央行表示,继续维持现行超宽松货币政策,并将用一年至一年半时间,评估自上世纪90年代末起实施至今的宽松货币政策影响。日本的经济表现和货币政策再次成为日本社会讨论的热点。
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日本央行于1999年9月将货币基准利率调降至零,首开全球零利率之先河。2001年日本经济增长停滞,日本央行又首次推出量化宽松政策。特别是2013年以来,在“安倍经济学”的推动下,日本央行采取了一系列非常规的超宽松货币政策,比如负利率、量化宽松升级为量化和质化宽松、收益率曲线控制等。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日本是目前唯一仍在坚持负利率、采取收益率曲线控制调控长期国债利率的国家。
在这些超宽松货币政策中,收益率曲线控制政策,指央行通过市场干预的方式,将某一期限的国债收益率维持在一定区间内,被视为比较极端的金融手段。日本央行通过在二级市场无限购买国债的方式,将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压低至0左右的目标水平,进而引导信贷利率下行,以达到刺激经济增长的目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日本央行持有的国债余额累计超过581万亿日元(约合4.2万亿美元),占国债发行量的一半以上,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0.6%,创历史新高。不停地大幅购买国债,不仅使日本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健康性堪忧,也使其金融政策的弹性降低。此外,日本央行不断购入商业票据、公司债以及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等金融产品,对股价形成机制和股市也造成了负面影响。
由于消费不旺、投资减少、人口老龄化等诸多经济社会结构性问题,近年来,日本经济持续低迷。史无前例的货币宽松政策为日本经济摆脱通缩、扩大就业发挥了一定作用。然而,过于倚重货币政策,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日本经济面临的企业生产效率不高、市场活力不足等难题。比如,持续的超宽松货币政策让那些本该退出市场的企业比较容易获得融资,得以继续运营,造成日本产业新陈代谢减缓,经济活力被削弱。
不仅如此,超宽松货币政策还未能实现与积极财政政策的良性循环,政府对债务的依赖不断加重。若经济增长仍无法对财政收支平衡形成有效支撑,日本央行的购债压力将继续增加,从而导致日本央行的成本风险进一步加大。近期,能源价格上升虽使日本通胀率有所提高,但这并非理想的需求扩张型通胀。在未有效应对通缩的情况下,超宽松货币政策的长期持续,有可能成为阻碍日本经济增长的绊脚石。
日本央行也意识到超宽松货币政策并非长久之计,但短期内实现货币政策正常化仍困难重重。当前,欧美主要国家普遍面临经济下行压力,由此带来的金融风险给日本货币政策调整带来诸多不确定性。若政策调整操之过急,恐给目前复苏乏力的日本经济造成巨大风险。如何协调政府、市场和各经济主体等方面关系,在保持“安全驾驶”的同时,减轻超宽松货币政策的副作用,日本央行仍面临多重考验。
(作者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教授)
关键词:
上一篇:【东西问·中外对话】拉美学者:中国为脱贫攻坚所做的努力令人震撼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
X 关闭
- 15G资费不大降!三大运营商谁提供的5G网速最快?中国信通院给出答案
- 2联想拯救者Y70发布最新预告:售价2970元起 迄今最便宜的骁龙8+旗舰
- 3亚马逊开始大规模推广掌纹支付技术 顾客可使用“挥手付”结账
- 4现代和起亚上半年出口20万辆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30.6%
- 5如何让居民5分钟使用到各种设施?沙特“线性城市”来了
- 6AMD实现连续8个季度的增长 季度营收首次突破60亿美元利润更是翻倍
- 7转转集团发布2022年二季度手机行情报告:二手市场“飘香”
- 8充电宝100Wh等于多少毫安?铁路旅客禁止、限制携带和托运物品目录
- 9好消息!京东与腾讯续签三年战略合作协议 加强技术创新与供应链服务
- 10名创优品拟通过香港IPO全球发售4100万股 全球发售所得款项有什么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