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高质量发展蹲点采访】碧江区铜兴街道:“微菜园”里的美丽乡愁
来源:
  • 来源:当代先锋网    时间:2022-12-28 15:56:04
  • 寒冬时节,田祝兰家的“微菜园”长势喜人,羡煞旁人。

    今年72岁的她现居住在铜仁市碧江区铜兴街道响塘龙社区,这是铜仁市第一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坐落在铜仁市主城区,现有1315户5336人,其中跨区域易地扶贫搬迁355户1680人。

    2017年1月,作为首批易地搬迁入住的群众,田祝兰一家五口从200多公里外的沿河自治县思渠镇民主村搬迁到此。从农村到城市,这也是田祝兰首次远离故土,闲暇之余总把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土地念兹在兹。


    (相关资料图)

    铜兴街道划分的“微菜园”

    “刚搬上来的时候菜地也没有,只能去菜市场买。现在划了一块菜地,小菜不用买了,自己种的更新鲜,想吃什么就种什么菜,节省了很多”。看到记者一行来访,正在地里拔菜的田祝兰喜笑颜开,不停地招呼记者要尝一下新出土的红皮萝卜,“又甜又脆,好吃得很啊!”

    记者在现场看到,田祝兰家的菜地就在社区楼栋边的斜坡脚,旁边就是亭台水榭,水源充足,劳作便利,二三十平方米的土地里,种植有萝卜、白菜、香葱、蒜苗等时令蔬菜。

    田祝兰在自家“微菜园”拔菜

    不过如此得天独厚的条件,并不是每家每户都能享受到,而是靠“抓阄”决定。

    民有所需,必有所应。为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让易地搬迁的住户们在生活上自给自足、节省生活开支,在新家住得有归属感,过得有幸福感,铜兴街道结合群众所需,创新工作思路,充分利用安置点周边土地资源,将一块块撂荒地和闲置地打造成充满希望的“微菜园”,让有意愿的搬迁群众都能有地种、有菜摘,真正做到一块菜园稳“心迁”。

    今年来,响塘龙社区先后协调开垦了90余亩撂荒地和闲置地,分给了130多户搬迁户作“微菜园”,基本满足了搬迁户“耕者有其地”的愿望。

    社区开垦的撂荒地和闲置地作“微菜园”

    “‘微菜园’采取现场抽签的方式,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确保结果真实有效。”作为一名参与者和见证者,响塘龙社区驻村第一书记潘娜记得每次抽签的时候,不论天晴下雨,只要抽签认领后,群众就迫不及待开始翻土、施肥、播种,好一番热闹的场景。虽然每个人的鞋子和裤腿都沾满了泥土,衣服也被汗水打湿了,但是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大家干劲十足,不怕脏也不喊累,整个劳动场面热火朝天。

    有些时候,乡愁就是一块窄窄的土地,不论贫瘠富庶,总能生长出美丽的思念。为了让群众尽快融入土地,起初的时候,街道农业服务中心还现场赠送青苗及化肥,助力群众首次“开荒”。

    “微菜园”现场抽签其乐融融

    耕耘才有收获。有了土地,群众时常在自家菜地忙碌着,浇水、补苗、除草,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蔬菜自给有余,还有卖的,我咋不笑在眉头喜在心头呢。”来自沿河自治县思渠镇一口刀村的杨绪花,家中3个儿子共有15口人,她一个人轮作的蔬菜,完全可供家人食用。记者采访当天,她还拔了一些萝卜菜和蒜苗,用旁边的山泉水简单冲洗后,细分捆绑成一小把,准备拿到社区内售卖。“这些蔬菜比市场上好卖,基本是供不应求。”

    “微菜园”抽签认领留影

    铜兴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田燕说,“微菜园”的建成不仅让搬迁群众记住了乡愁留住了根,还解决了“餐桌”和家门口增收问题,帮助群众节支增流,快速融入新生活,也绿化了社区环境。同时真正让搬迁群众做到管理“菜园子”、提上“菜篮子”、过上好日子,不断激发内生动力。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国军

    部分图片由铜兴街道提供

    编辑 刘娟

    二审 杨韬

    三审 刘丹

    关键词:

    上一篇:

    下一篇: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