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报资讯】凹河悬崖古碑解密 不说离绪说人间欢喜
来源:
  • 来源:当代先锋网    时间:2022-12-05 20:47:12
  • 近日,两名研究贵州水东文化的专家,对位于织金县与清镇市之间簸渡河清镇岸边的两块古碑进行了破译。

    这两口碑刻于清镇市流长苗族乡簸渡河清镇岸边,一个小地名叫龙潭山的悬崖峭壁上,距今已经有309年的历史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凹河峡谷风光

    专家揭秘两块古碑

    乌江南源,有朱桥河、凹河、正河、簸渡河等渡口。唯簸渡河渡,水流平缓,水面开阔,古为织金往来清镇至贵阳之要津,自古兵家必争。《督黔善后事宜疏》载: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朱燮元令部司佥书任先觉,于鸭池一侧之新店化龙,筑簸箕陇城,就为防守簸渡河渡口,可见古渡之地位。

    4年前,潜心研究我省水东文化的专家何先龙,与清镇市委党校地方志研究学者金玉龙,曾攀上龙潭山实地考察研究崖壁上的两块古碑,但二人查阅了清镇及平远旧志等史料,并无收获,石刻内容成谜。

    近日,二人又攀上龙潭山崖壁,对两块碑进行再次考察。在距地面约2米高的悬崖峭壁上,对镌刻在崖壁上的两方石刻进行仔细研究,发现两碑规格相差无几,形制均呈令牌状,长约80厘米,高近2米。

    凹河岸历史遗存

    何、金二人用青草擦拭掉碑上的风化层,一字一句地仔细辨认着碑上的模糊字迹。由于年代久远,碑文大多模糊不清,经反复擦拭,仔细揣摩,发现第一块石刻为“去思碑”,顶部有“一路福星”四个大字。

    据二人研究,“去思碑”是为由湖广而来的“胡老爷”而立,他曾多地为官,其中在平远为官共8年。后又升任天津、云南,职务也从三品游击,升为从二品副将。

    而在第一块“去思碑”旁约两米处崖壁上,还刻有另一块“去思碑”,顶部亦有“一路福星”四个大字,刊刻时间较第一块碑晚了6年。

    由于碑石风化严重,难以卒读。经何先龙、金玉龙拓印后,反复斟酌解读,才辨认出碑中少数几个字。经多方查证,证实该“去思碑”上所记述之人确系尚懋彝无疑。

    据何先龙、金玉龙研究,古人送别,常在古道上、长亭边,临别时莫非握手、拥抱,或者挥泪,亦有折柳相赠而别的,因“留柳”谐音,寓挽留之意。但以勒石镌文作别,却鲜有耳闻,当今还较完好地遗存有碑刻实物,更是少见。

    专家在考察

    徒步露营探险打卡地

    凹河两岸的故事,不仅限于这两块古碑。

    如今,簸渡河义渡口早已失去了它昔日繁忙的摆渡功能,取代它的是现代化的巍巍桥梁。簸渡河之上,一桥飞架两岸,结束了两岸民众多年来舟楫往来的历史。

    作为土生土长的清镇人,金玉龙站立在簸渡河古渡口,倾听着头顶高桥上的倏倏车流,声声喇叭。当年那些往来于古渡两岸的人们,何曾想到数百年后的簸渡河大山深处、沟壑之间,竟能生出如此宏伟建筑!

    长期研究水东文化的何先龙,行走在“水东”与“水西”分界线的簸渡河岸,矗立于龙潭山上刊刻“去思碑”前的那条“送别官道”上,目睹眼前的羊肠小道早已树草丛生,人迹罕至。他欣喜昔日的官道已被一条高速公路所取代,车水马龙。

    青山无言,碧水悠悠。古老的簸渡河,见证了古道上的一个个故事,见证了古渡边的一次次刷新。

    山水美、风情浓、美食多,流长苗族乡珍藏着无数绝美山水、浓郁风情、丰富美食,令人流连忘返。一年四季,都要吸引不少喜爱徒步、露营、探险的游客前来打卡。

    奇特景点多彩神秘

    流长苗族乡干部陈勇每年都要花很多时间,到乡内各景区景点拍摄相片和视频,然后制作成各种宣传片推介流长,推介凹河风光,这是他的工作职责之一。

    “山对山来岩对岩,美丽苗乡等你来……”每到阳春三月,苗乡凹河如飘雪,两岸雪白梨花与清清河流形成“一清二白”的绝美风光,苗族妇女向游客唱起迎客歌,这是陈勇最爱的景象。

    记者日前在凹河边了解到,凹河系东风湖上游,峡谷风光旖旎。近年来,两岸群众利用当地低热河谷地带的小气候独特条件,因地制宜地大量种植樱桃,仅流长乡凹河村沿岸就有数千亩,河对岸的织金岸也种植有上万亩。

    樱桃基地的建设,为当地群众带来了一年两季的“花经济”和“果经济”收益。

    每到四五月,又吸引游客前来采果尝鲜,大量人流为当地群众带来了不少的经济收入。

    凹河沿岸风光

    流长苗族乡是镶嵌在贵阳市西部旅游黄金线上的一颗绿宝石,墨绿的山、静谧的湖、蓊郁的林、险峻的洞、多彩的民族风情,把这里装点得无比灵动,显得那么神秘而美丽,一切都等着你来探秘,揭开它那层神秘的面纱。

    流长苗乡,旅游资源丰富,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成就山地旅游胜地。

    “这里的环境安逸,这里的风光巴适。游凹河,欣赏‘悬崖怀绝谷,峭壁传泉声’的高峡山水画卷,感叹‘头上天一线,峡中水一湾’的天门山壮美景观。体验凹河沿线王院、腰岩、油菜、马陇等村多彩民族风情。游云山湖,林中有湖,湖中有树,仿佛花季少女般曼妙多姿。”说起凹河风光,陈勇如数家珍。

    记者在凹河边的小干河景点看到,这里环境幽静,斜阳忽过树梢,湖面水明如镜,仿佛置身世外桃源。这里没有嘈杂的游客群,只有少量游客前来游玩,可以静静地享受独属于你的美丽风景。

    排洞风光

    一条羊昌洞,藏身大山深处,邂逅更美的风景,神秘、刺激,瀑布、洞穴、崖壁、河水为你作陪。立于高处,群山青翠,风车如羽,令人心旷神怡。

    地道美食的“土味清欢”

    一颗黑腰细黄豆,在豆腐人的手里嬗变成一块网红豆腐。

    一大早,沙鹅村支书张军就来到豆腐作坊,他当天就要把客人预定的100斤豆腐干制作好并快递出去。只见他和其他工人一起,磨浆、煮浆、滤渣、压箱、烘烤,每道工序都严格把关,确保每一块豆腐都不愧对“沙鹅豆腐”这块百年老店的招牌。

    沙鹅豆腐的优异品质,首先来源于村南的那股山泉水,还有必须是本地产的黑腰细黄豆,本地香椿木做的箱子压实,家里自酿的老坛酸汤点卤,最古老的黑砂缸盛豆浆,必须手工摇晃滤浆,本土的苞谷核烧火烤。如果少了这些传统的“老土法”元素,同样的师傅,同样的工艺,换个地方就搞不定这块“金坨坨”。

    沙鹅豆腐

    “这是爷爷的爷爷流传下来的老手艺,已经传承了一百多年的历史,所以就是这么牛!举过头顶落地不碎还会弹起来,吃在嘴里密实细嫩,价格比普通豆腐高出一倍,所以它就是这么拽!”张军说。

    凹河沿岸的“人间烟火气”,不仅仅是沙鹅豆腐,还有腰岩黄牛肉、凹河鱼,都是当地“最抚凡人心”的地道美食,被誉为“苗乡三绝”。

    如果你是一个吃货,那你就来对了。沙鹅豆腐,独一的山泉水和老土法生产,被苗家人称为豆腐中的茅台;腰岩黄牛,当地百年来培育出的优良品种,已纳入中国牛种基因库,是优质的肉类佳品。

    目前,沙鹅豆腐、腰岩黄牛肉已在贵阳、清镇、织金等地具有一定知名度。还有正宗苗家放养的土鸡及土鸡蛋,圈养的熟食猪及腊肉,完美契合“人间土味是清欢”。

    流长当地其他山野农特产品也很丰富,有刺梨、蜂蜜、香菇、菊花、水豆豉等;水果有凹河樱桃、枇杷、柑橘、李子等,果子比其他地区提前成熟25天左右,可让游客提前尝鲜。

    流长的街头,同样有别样的烟火,有令人垂涎的美味。记者日前在街头看到,苗乡的早餐、夜宵好吃又有特色。原汤羊肉粉、牛肉粉、肠旺面、烤鱼、臭豆腐、炸洋芋、烙锅、烤鱼、狗肉汤锅等,总有一款适合你。

    穿得“炫”玩得“鲜”

    为记录自己的历史,苗族人想出了用五彩线记事的方法,将令人夺目的刺绣和纺织留下时光的记忆。

    流长的苗族服饰很“养眼”。生活在凹河岸的苗族同胞主要居住在腰岩、马陇、王院、油菜等村,并形成不同的支系,有歪梳苗、白苗、红线苗。

    记者在位于腰岩的一家绣娘坊看到,绣坊的负责人是身怀绝技的贵阳市非遗传承人王会英,她正在手把手教授青年妇女手工刺绣、针织品、民族特色服饰等, 经她培训出来的绣娘上百人。

    苗族服装由传统蜡染和刺绣制作,苗族蜡染堪称一绝,布料全部采用自己栽种的麻,经过采、剐、纺、涂蜡、靛染等各种复杂的工序加工而成,所用的原料全是纯天然物质,没有添加任何化工元素。

    “这是平绣,这是马尾绣,用的手法不一样……”在苗族刺绣工场,绣娘刘恩利手把手教大家怎样挑线、怎样回针。刘恩利为苗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曾获“贵州省手工技能大赛刺绣优秀奖”等荣誉。

    苗族刺绣精致美丽,苗家妇女们用针和线在织好的麻布上绘制美丽的图案,有星星、月亮、太阳之类老古版花纹,也有巨龙、凤凰、孔雀、蝴蝶、燕子、小鸟之类,还有近代新版的幸福花图案。

    苗家传统织布技艺

    “花衣银装赛天仙”。精致的刺绣服饰鲜艳夺目,穿上这身苗家盛装,就会让苗家姑娘美出新高度!

    穿得“炫”,玩得“鲜”。五彩苗乡的民族歌舞丰富而多彩。

    当地苗族同胞能歌善舞,苗族歌、舞、乐都是原生态的古典艺术形式,是依托风土民俗、大型祭祀、节日庆典、日常生活等载体而遗存并流传至今。

    苗乡每年有烂漫的“跳花坡”,欢乐的“对山歌”,神奇的“竹口弦”,动感的“棍棒芦笙舞”等节庆活动。每逢节庆,大山深处,歌舞欢腾,大山苗寨成了浪漫欢乐的海洋。

    一条清浅凹河,两岸神奇无数,古碑仍在,不说离绪,说人间欢喜。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贾华

    编辑 胡佳易

    二审 黄盈莹

    三审 黄浩

    关键词:

    上一篇:

    下一篇: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