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滔滔】用君子小人去评判他人,是最内耗的活法
来源:
  • 来源:当代先锋网    时间:2022-12-04 18:05:48
  • 君子这种“头衔”,不能用来加薪,也不能在用餐时获得免费的加肉,可世人为何纷纷自诩为君子?

    常听有人义愤:“身边小人太多!”

    指他人是小人,自己无疑是君子了。


    (资料图片)

    快意指责别人是小人,暗示自己是君子,这大概是世俗意义上自诩君子的“好处”。

    不过,以此来解读做君子的好处,感觉仿佛阿Q式的自我安慰。

    做君子究竟能得到什么好处?

    《论语》开篇提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一语道出了做君子的好处——情绪稳定。

    人生旅途终非一帆风顺,有高光喜悦,也有低谷沮丧,遭遇坎坷时,君子可以恬淡处之,保持情绪稳定,不至于大发雷霆,长期郁郁寡欢。

    情绪稳定,好处太多了,省掉了大笔医疗费,吃嘛嘛香,睡得踏实,生命质量非常高。

    君子如何稳定情绪?

    《论语》中君子与小人的道理,渐渐变成世人评判他人的道德依据,违背了经典的初衷。

    君子小人的标准,只能用来修正自己,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和责人。

    随意用君子小人的标准去评判他人,容易忽视自身问题,养成非黑即白的简单思维方式,稍有委屈,就陷入了愤愤然,反而变得“小人长戚戚”。

    君子的第一要务,敏锐察觉自己的情绪,敏锐察觉自己的情绪开始“长戚戚”了,才能做到及时止损。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的第二要务,掌控自己的情绪,关键在向内求,向内进行改变,而不是埋怨外人,妄想外界为自己改变。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的第三要务,找出自己与他人的共同点,保留不同点,与他人保持平和沟通,以达成共识。

    觉察情绪,掌控情绪,达成共识,按照这三点长期训练,做人也就“坦荡荡”起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文/漫画 周滔

    编辑 张婷

    二审 李劼

    三审 田旻佳

    关键词:

    上一篇:

    下一篇: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