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申报的“贵州省水书文献”获表决通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填补了贵州省在该目录中的空白。而在三都水族自治县,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用水书写就的条幅、对联等装饰物,水书与现代城市融为一体,是这里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水书传承人,又叫水书先生,他们巧妙地将生活和时光融合,改变传统,也改变着自己。
(资料图)
杨胜昭也参与了部分水书古籍翻译。
记录时光的文字化石
神秘的水书,藏在贵州的大山里。
居住在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九阡镇系大姑成寨的石国荣是位水书先生,这个村寨仅有三户人家,石国荣家是四代单传的水书世家。“我的爷爷与父亲都是水书先生。”石老先生说到这里,走进卧室提了一个陈旧的木箱子打开,里面都是他的水书。
“水书”是水族古老文字,水族将它称为“泐睢”,“泐”即文字,“睢”即水家,“泐睢”意为水家的文字或水家的书。在中国56个民族中,有17个民族有自己传统的文字,水书即为其中一种。它是一种类似于甲骨文和金文的古老文字符号,记载了水族古代天文、民俗、伦理、哲学、美学、法学等文化信息,被誉为象形文字的“活化石”。
“水书由有形的外在形式和无形的内在形式的两个部分组合而成。”石国荣老先生告诉我。有形的外在形式,就是水书文本,无形的内在形式,是保留在水书先生头脑中口口相传的大量相关的内容。
11月26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贵州省水书文献”获表决通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亚太地区名录》。这标志着黔南州拿到了申报《世界记忆名录》的“入场券”,更是黔南州水书文献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工作取得的重要成果。
水书书法。
据悉,由43个国家和地区于1998年组建的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委员会,是世界记忆工程的地区级组织。世界记忆工程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2年发起,旨在唤起人们对世界范围内濒危、散失或正在遭受厄运的文献遗产的关注,全面构建全球文化、自然、记忆等三大遗产抢救与保护体系。2008年,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委员会建立《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根据规定,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亚太地区名录》后,可申报《世界记忆名录》。
黔南州参会注册代表、州档案馆馆长葛明义表示,世界记忆遗产是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的延伸,“贵州省水书文献”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对水书文化的保护利用及传承、提高世界范围内对水书文化的认识、扩大水书文化国际影响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水书文字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几种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之一。水书文献是水族用本民族的象形文字和图画符号记录,用本民族语言、歌诀释读,由水书先生掌握和应用的原始信仰典籍,是人类早期文明的孑遗,保存了丰富而古老的文化信息,对于研究人类早期文明的起源与形态,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让更多的人理解水书
杨胜昭也是一位水书先生,67岁的他,唇上的胡须开始发白。见到他时,他正在办公室念水书,好似在吟诵一段长调,抑扬顿挫,韵味十足。奇怪的是,先生读了很久都没有翻页,原来,他并不是照本宣科地念书上的文字,除了文字内容,还有大量的口传部分,包含着对文字的解释和实际运用方法。
见面的地点是在县城里的非遗体验中心。这是一个近几年新建的体验中心,马尾绣、水书等水族的非遗项目在馆内各占一处空间。在水书陈列区域中,相关出版物填满书架,一方书法桌在采光良好的隔间内放着,笔墨纸砚齐全,四周墙壁上挂满了水书文字的书法作品。不过,在这个汇集了水书文化的空间中,被返聘到黔南州水书文化研究院从事水书译注和水书抢救及申遗工作的杨胜昭,频繁提起的却是另一个空间——羊瓮村。
“羊瓮太远了,从这里过去要1个多小时。”都江镇羊瓮村里古寨是杨胜昭出生的地方,2020年时被列为第五批贵州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羊瓮村是杨胜昭成为水书先生的起点,也是他付诸了大半辈子心血的地方。
杨胜昭的父亲是水书师,而杨胜昭本人也在13岁时就被伯父杨锦村收为徒弟。在过去,水书师在水族农村是一项神秘且令人敬畏的职业。
杨胜昭记得传授水书的过程,是每个农闲的夜晚,晚饭过后,伯父便来到家里,掏出纸张泛黄、写满神秘文字的书卷,一个字一个字地教他认读。
水族文字算起来只有几百个字,但一字多音、一字多义,且在不同的组合和语境中会产生不同的含义。学习水书的过程犹如破解历史密码,他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记下伯父口传的内容。
水书中复杂的文字和图案组合成难以破译的“密码”。
到了第一次被允许为村民运用水书时,杨胜昭已是30岁的青年,在羊瓮小学当了许多年的乡村教师。到了20世纪90年代,村外的世界对水书的认识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身处水书“世界中心”的杨胜昭自然也感受到这微妙的不同。
伯父和父亲都已老去,放眼全县,与他们同辈的水书师也陆续离开人世。改革开放之后,“打工潮”将青年人带出村庄,曾经神圣且神秘的水书师成了人们敬畏但不再向往的职业,身为教师的杨胜昭成了羊瓮村唯一的水书师,他不希望自己是最后一个,他想做点什么。
后来,在羊瓮小学的课堂里,这种来自远古的神秘文字出现在黑板上,那低沉而优美的吟诵,也加入了稚嫩的声音。精通水族习俗,又掌握了大量水书文字的杨胜昭,知道水书并不仅是用来占卜良辰吉日的工具,那些文字背后蕴藏的内容,囊括了水族的起源、迁徙等历史,甚至囊括了水族人对宇宙万物的理解和智慧。
羊瓮小学的不少学生多少认识了一些水书文字,更重要的是,他们开始懂得这文字背后的价值和意义。直到杨胜昭于2015年退休之前,羊瓮小学的水书传习课几乎没有间断过。
不可阻挡的是时间,杨胜昭最终还是到了退休的年龄。但他没有想到,退休之后的生活反倒更加忙碌起来。他从羊瓮小学校长的职务上退休时,黔南州水书文化研究院向他发来邀请,贵州民族大学也向他抛来橄榄枝,请他正式参与到水书的抢救保护中。于是杨胜昭时而在研究院里整理自己毕生所学,时而又对着贵州民族大学的摄像机记录下伯父和父亲口传的吟诵内容。
实际上,近20年来,随着水书文献的发掘整理,水书的珍贵价值受到国内外专家的高度关注。目前,黔南州馆藏水书文献典籍原件17914卷(件)和音像档案20件。其中79册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现已翻译出版19册。该州档案馆及三都水族自治县、荔波县均建立了水书档案资源数据库,馆藏水书数字化全面完成。
这种古老的文字,正用全新的方式,融入到全新的时间轨道里。
水书申遗这些年,黔南做了这些事
《黔南州水书文化保护条例》实施、黔南州馆藏水书文献典籍原件19000余册、黔南州建档立卡纳入管理的水书先生共466人……近年来,黔南州委、州政府持续加大对水书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和传承保护。
数据最真实:至今,黔南州馆藏水书文献典籍原件19000余册,其中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原件79册;全州建档立卡纳入管理的水书先生共466人;获得省级评定的民间艺人职称的高级水书师25人,中级水书师15人;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水书习俗传承人2人,省级的8人,州级的21人。目前,水书实物载体(如甲骨、碑刻、石刻、刺绣等各种文物)共134件。
值得一提的是,黔南馆藏水书数字化全面完成,州档案馆及三都、荔波两县都建立了水书档案资源数据库;馆藏水书已全文数字化扫描,馆藏水书内容整理及总目提要的注录工作有效推进,拟于今年编辑出版《黔南馆藏水书文献提要精选》。该州积极探索开展水书文化传承教育,黔南州教育局于2018年9月编研制作水书文化教材,在部分水族聚集区的中小学校教学使用至今。
近年来,黔南州加强水书研究翻译,编好水书申报文本,该州把水书研究延伸到高校,先后有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在三都、荔波建立水书研究基地。同时,在三都水族自治县成立水书文化研究院,聘请专家和水书先生,对已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79册水书进行翻译出版,现已出版19册。
另外,该州用水书破译历史文物符号,荔波、三都水书先生成功破译了河南省堰师县二里头遗址夏陶碎片上的24个符号,成功破译了河北省唐山市文化孤竹国遗址所发现的殷商器物上的文字符号,成功破译了广西平果县出土的多块石刻文字符号;黔南州已收集水书学术论文201篇,编研、翻译著作57部。水书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文本,已于2018年6月提交到国家档案局外宣办。
石国勐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彭芳蓉 杨倩 高荣华
编辑 钟齐
二审 贺韬
三审 赵宏斌
关键词: 时间隧道
X 关闭
X 关闭
- 15G资费不大降!三大运营商谁提供的5G网速最快?中国信通院给出答案
- 2联想拯救者Y70发布最新预告:售价2970元起 迄今最便宜的骁龙8+旗舰
- 3亚马逊开始大规模推广掌纹支付技术 顾客可使用“挥手付”结账
- 4现代和起亚上半年出口20万辆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30.6%
- 5如何让居民5分钟使用到各种设施?沙特“线性城市”来了
- 6AMD实现连续8个季度的增长 季度营收首次突破60亿美元利润更是翻倍
- 7转转集团发布2022年二季度手机行情报告:二手市场“飘香”
- 8充电宝100Wh等于多少毫安?铁路旅客禁止、限制携带和托运物品目录
- 9好消息!京东与腾讯续签三年战略合作协议 加强技术创新与供应链服务
- 10名创优品拟通过香港IPO全球发售4100万股 全球发售所得款项有什么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