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岁的时候,每次有花灯队来表演,我就要挤在最前面蹲着看(戏)了。”回忆起儿时场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思南花灯戏代表性传承人”刘芳眼里依然闪动着光芒。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思南花灯戏代表性传承人”刘芳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儿时朦胧的感觉并没有随着时间流逝而消散,14岁时刘芳正式师从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文化馆资深曲艺工作者刘朝生学习思南土家花灯戏,后又考入思南县民族文工团,跟随县文工团业务主任刘友能学习。
期间,刘芳先后跟随师父刘朝生、刘友能走乡串寨学习和搜集思南民间花灯戏,30余年从未间断。几代花灯艺人将民间花灯戏整理、创新,进行传承和发展。
思南非遗有“三花”:花烛、花甜粑、花灯戏。“灯从唐朝起,戏自明代兴”,花灯戏由唐宋年间发展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在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广为流传。
刘芳指导弟子陈煜练习花灯戏
从最初的二人转、三人转形式,发展到现在多人表演形式,思南土家花灯戏已从民间山歌小调发展成为行当齐全、剧目如云的地方戏曲剧种。“我们思南县,人人都会跳花灯戏,花灯队伍都有几百支,还经常举办花灯戏的大型比赛。现在‘花灯进校园’活动开展得很好,孩子们的大课间、课间操也跳花灯戏,我们还专门编写了教材。”说起思南土家花灯戏现在的传承,刘芳感到很欣慰,很自豪。
“花灯进校园”为思南土家花灯戏传承创造良好人文环境
“师父教导我们要‘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做戏’,这句话对我的影响很深。”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思南花灯戏代表性传承人”,刘芳把师父的教诲也传授给弟子们:“在生活上,我关照着他们各方各面;在花灯戏学习上,要求会很严格。就像师父当时教我的一样。”
2022年6月30日,思南县土家花灯健身操大赛
在时光长河中,思南土家花灯戏不断吸取民族元素和生活智慧,形成戏曲百花园中那朵独具特色,生命力旺盛的“艺术之花”,常开不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睿 赵文菂 刘方鑫 任琳
编辑王帅
二审杨韬
三审田旻佳
关键词:
X 关闭
X 关闭
- 15G资费不大降!三大运营商谁提供的5G网速最快?中国信通院给出答案
- 2联想拯救者Y70发布最新预告:售价2970元起 迄今最便宜的骁龙8+旗舰
- 3亚马逊开始大规模推广掌纹支付技术 顾客可使用“挥手付”结账
- 4现代和起亚上半年出口20万辆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30.6%
- 5如何让居民5分钟使用到各种设施?沙特“线性城市”来了
- 6AMD实现连续8个季度的增长 季度营收首次突破60亿美元利润更是翻倍
- 7转转集团发布2022年二季度手机行情报告:二手市场“飘香”
- 8充电宝100Wh等于多少毫安?铁路旅客禁止、限制携带和托运物品目录
- 9好消息!京东与腾讯续签三年战略合作协议 加强技术创新与供应链服务
- 10名创优品拟通过香港IPO全球发售4100万股 全球发售所得款项有什么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