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聚焦】每一个父母都应该知道!省医药剂科专家提醒如何避免陷入儿童用药误区
来源:天眼新闻    时间:2022-02-24 13:05:09

自进入2月份,贵阳不仅遭遇了近8年来的同期“最冷”天气,还因为气温持续低迷、阳光寡照,导致部分儿童被感冒“KO”。

家长一会儿拿手机查“度娘”,一会儿找熟人问情况,心思全扑在小人儿身上。不知不觉中很多孩子就使用了不少药品。

然而,家长就一定是对的吗?

贵州省人民医院副主任药师张家兴博士说:普通感冒大多数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感染具有自限性,无须借助抗病毒药物治疗也会自行好转,因此盲目或过度服用抗病毒药物可明显增加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特别是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期,身体各个器官的发育尚未成熟,对药物的耐受程度与成人不同,其用药的合理性及服药方法亦有差异,意味着儿童不是“缩小”的成人。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儿童潜在用药错误是成人的三倍或更高。2020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收到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16.7万份,其中14岁以下儿童占总报告涉及患者人数的7.7%。

贵州省人民医院副主任药师张家兴博士。

目前上市药物品种繁多,许多药品宣传广告容易误导家长,经常造成不合理用药,甚至出现用药后不良反应的情况屡见不鲜。

如何正确指导患儿用药,避免踩坑,让患儿承受最小的用药风险,获得最大的疗效,张家兴认为,这个话题值得持久关注。正因如此,专业药师的指导在保证儿童合理用药中显得尤其重要。

张家兴在学习。

两种常见退热药需根据年龄做选择

发热是儿童感冒的常见症状之一,张家兴告诫说,发热后是否需使用退热药要专业医师进行判断,盲目自行用药不利于疾病的救治。

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是儿童最常用的退热药,一般口服或直肠给药;另外一种是布洛芬制剂,它与对乙酰氨基酚一样,不良反应较少,是儿童退热的一线用药。

但需要指出的是,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3个月以上的婴幼儿,布洛芬则适用于6个月以上的婴幼儿。如果是3个月以下的婴幼儿,需到医疗机构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使用退热药物。

张家兴在咨询患者用药情况。

“感冒药+退热药”的方案不可取

张家兴发现,部分家长在孩子服用感冒药后又给退热药,这种“感冒药+退热药”方案,他不推荐。

“大部分感冒药是复方制剂含有退热成分,比如前文提到的对乙酰氨基酚,如果没有医师或药师指导,同时使用感冒药加退热药,就存在同一种药物剂量叠加的问题,可能酿成药源性肝损伤或其他恶果。”

需要提醒家长的是:除了感冒药和退热药不能同时服用之外,2种以上的复方感冒制剂也是不能同时服用的,因为这也会导致伪麻黄碱、镇咳药(如右美沙芬等)、抗组胺药等成分的重复用药、超剂量用药,不但不能缩短病程,反而容易增加药物不良反应,是儿童用药安全的重要隐患。

张家兴。

同时,关于退热药使用次数也是关注的焦点。

“家长可能会按照其他药物的使用方法,如一天口服几次。实际上退热药是按需给予,孩子没有发热到一定程度就无须再次给药。”

感冒发烧一定要吃抗生素吗?

张家兴指出,抗生素只能用于细菌感染,而对于病毒感染治疗无效。由于感冒大多数由病毒感染引起,所以对于绝大多数的普通感冒,患儿是不需要抗生素治疗的。

如已经明确为细菌感染,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正确的抗生素并保证足够的用药时间,将细菌彻底杀死,避免耐药细菌的产生。

张家兴在讲述抗生素与退烧药的关系。

“千万不要认为使用抗生素越高级越好,越贵越好。”张家兴说,如果诊断考虑为细菌感染,需配合医生进行相应标本(血、尿、痰、便)的采集,根据检验指标以及细菌敏感性检查来明确病因。

而针对不同细菌感染,需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抗菌药物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因此,不管孩子的症状有多相似,如果没有医生的建议,千万不要重复使用以前用过的抗菌药物或者自行购买抗菌药物。自作主张给孩子开药的风险是:不仅不能治疗好疾病,反而导致细菌耐药性增高,带来后续治疗中无药可用。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丹

编辑 虞富文

编审 李中迪 廖波

关键词: 应该知道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