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记者从黔东南州科学技术局获悉,去年黔东南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企业总数达56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数达18家,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数达5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科技创新是引领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近年来,黔东南自治州通过引导资金、技术、项目、人才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创新主体集群化发展,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培育科技创新主体。
此前,黔东南发布《黔东南州支持实施“强州府”五年行动若干政策措施》。黔东南州科技局高度重视,积极结合部门工作职责,狠抓工作落实,助推新型城镇化及“强州府”建设发展,奋力在“四新”“四化”中发挥科技支撑作用。
黔东南自治州科技系统2021年度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班在凯里召开。
黔东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黔东南州自治州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黔东南州科技局积极推动落实支持高新区建设系列政策措施,加快高新区创新体系建设,指导编制好黔东南高新区“十四五”规划。
据悉,去年黔东南州科技局赴高新区督导、调研高质量发展工作共42次;积极争取省级科技资金1000万元、州级2020年工业发展资金1000万元,支持高新区创新体系建设;高新区企业获2021年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3项、补助资金135万元,获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立项1项、补助资金100万元。
此外,黔东南实施一批科技项目助推产业技术创新,重点支持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农特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积极争取一批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实施。突出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绿色技术创新,提升生态环境质量。2021年,黔东南州科技局组织申报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省级科技计划、省级服务业发展十大工程等科技创新项目共计285项,申请资金42089万元,全州获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立项46项,争取资金3758万元。
黔东南州科技局召开规模以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千企面对面”座谈会。
人才是第一资源。去年,黔东南自治州大力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科技人才管理体制改革,加强高端科技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2021年,黔东南柔性引进的111名科技人才为全州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拨付20名千层次人才培养经费共计60万元;审批办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证相关业务17件;累计选派科技特派员423人深入基层开展科技服务。
为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黔东南州科技局深入抓好相关政策措施落实,重点培育和引进州外优强科技服务机构,为全州科技创新提供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科技咨询等全链条、综合性服务,切实抓好技术合同登记工作。
记者了解到,去年黔东南获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科技成果转化类)立项4项,补助资金373万元;获省级以上科技成果转化计划立项11项,补助资金599万元;获浙江省重点研发项目立项3项,补助资金120万元。黔东南全州完成技术合同登记403项,技术合同交易额达15.08亿元。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潘晓飞
编辑 张良胜
编审 王璐瑶 韦一茜
关键词: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