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年】被拐35年,张小妹终于回到家乡
来源:天眼新闻    时间:2022-02-03 18:21:06

“我回家了!”积攒了35年的泪水,在见到三个兄弟的那一刻,如泉水般涌出。张小妹紧紧拉住大哥张秀刚的手,嘴巴微微张了张,好像有很多话要说,却一句也说不出来。

2月2日,在黔东南州雷山县陶尧村,今年已经61岁的张小妹在当地媒体、宝贝回家黔东南志愿者的见证下,与35年未见的亲人相认。

“张小妹找到了!”这对亲人来说是个好消息,更成了村里的大喜事。大年初二当天,张小妹的哥嫂、侄子、侄女、邻里乡亲来了…...大家站在村口翘首以盼,当那个瘦小的身影在宝贝回家志愿者的搀扶下出现时,锣鼓声、鞭炮声、欢呼声顿时响起,侄子、侄女们则一边鼓掌一边大声喊着:“欢迎姑妈回家!欢迎姑妈回家!”此情此景让很多人流下喜悦的泪水。

张小妹回到家乡

遗憾的是,张小妹的父母再也不能看到这一幕了。“姑姑(张小妹)走失后,我们到处寻找,爷爷奶奶没多少文化,不知道去哪里找,整天伤心,过度悲伤导致生病,最终带着遗憾先后去世了。”张小妹的侄女张国银告诉记者。

牵着大哥的手,张小妹还像当年那个小妹妹一样,跟着哥哥回家了。只是在家“等候”的爸爸妈妈成了摆在客厅里的两张照片,她站在遗像前一言不发。此时的张小妹或许想起了过去在这里生活的点滴,当年那个风华正茂,归时已是白发苍苍……

张小妹回到家乡

2021年6月,一个名为小邹的男孩在某视频平台联系上了凯里市融媒体中心的记者,小邹说:“我看到你们发布了很多关于寻亲成功的视频,我想让你们帮我妈妈张小妹找到家,她已经离开家35年了,她经常说到凯里。”

为了尽快帮小邹完成这个心愿,记者将情况告知宝贝回家黔东南志愿者,也就是那个时候,一个“高州张小妹寻亲群”组建完毕,在群里,通过与小邹的交流,志愿者和记者渐渐了解了35年在张小妹身上发生的事情。

“大概是1986年4月的时候,我妈妈刚刚生了我姐姐,为了维持家庭生活,她就背着姐姐去凯里找工作,谁知半路遇上两个妇女,见我妈妈晕车,她们假意靠近并照顾我妈妈,获得妈妈信任后,以帮妈妈找工作为理由,将其骗到广东高州,把妈妈和她背上的妹妹拐卖。”小邹说。

尽管后来,张小妹在高州当地重新结婚,并生育了子女,现在的丈夫也对她照顾有加,但回家的念头在她心里从未消失,因为在家里不仅有亲人,还有被拐时留在家里的大女儿。

张小妹回到家乡

小邹继续说:“妈妈背出去的姐姐也跟我们一起生活,感情很好,我读书生活费都是她上班挣来的。在我很小的时候,妈妈对我说,希望我长大了,有能力了,能帮她找到家。所以我就一直在想着这个事情,后来在视频上看到别人寻亲成功,就联系上了那个记者。”

最终,根据小邹提供的信息:妈妈家是凯里周边的,家门口200米远有一条河,村里人穿黑色苗族服饰,说吃饭是“吃mang”。爸爸是做陶碗的,做好后会有车子来运走。爸爸叫张兴国,妈妈叫杨真莎……尤其是张小妹被拐时,背着女儿的那条背带。通过记者新闻发稿和宝贝回家志愿者走访,2021年6月15日传来好消息,张小妹亲人找到了。

张小妹见到亲人

遗憾的是,由于疫情原因,张小妹没有立即回家,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在完成所有疫情防控程序后,选择在大年初二回家。

“本来大年初二就是回娘家的日子,现在父母不在了,我是大哥,长兄如父,就和另外两个兄弟做好安排,像办喜事一样,高高兴兴,欢欢喜喜迎接我的妹妹回家,我们又多了在这个世界上很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亲人,现在看着妹妹那么幸福,我们也安心了。”采访的最后,大哥张秀刚感叹道。

顾菲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莉

编辑 陈茜茜

编审 赵宏斌 张传保

关键词: 我和 家乡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