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试点 “胡萝卜—旱稻”轮作模式
4月10日上午,在石狮市东垵村绿贝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旱沙地里,几位工人将发了芽的稻种均匀地撒入地里,然后再将沙土覆盖在种子上。记者了解到,这是今年石狮首次试点开展的“胡萝卜—旱稻”轮作模式,首期试点种植6亩的旱稻田。
“这块地刚刚收获完胡萝卜,简单整理后就可以直接播稻种了。”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邱铮溶告诉记者,利用胡萝卜收获后的休耕地及喷灌设施,推动耕地每年至少种植一季粮食作物,一来可提高复种指数,二来可增强粮食生产能力。据介绍,此次示范种植的旱稻品种为“旱优73”种子,具有较好的抵御干旱能力,能够获得相对稳定的产量。相对于传统水稻种植,旱稻的整个生育期可节水50%—60%。“若轮作模式效果明显,我们将逐步进行全面推广。”邱铮溶表示。
据了解,“胡萝卜—旱稻”种植新模式是石狮市落实粮食稳产保供政策探索开展的一种新型模式。今年春季以来,石狮市农业农村局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统筹抓好当前春耕备耕、春播春收关键时段,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作物、重点区域、重点技术,全力抓好农作物田管技术服务,确保“米袋子”“菜篮子”的安全供给。(记者 林富榕 颜华杰)
来源:石狮日报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