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获得茅盾文学奖,评论两极分化,你会如何评价它?
来源:闽南网    时间:2022-03-03 16:42:19

“虽然它的语言一般,情节老套,缺乏形而上的东西,有艺术上的粗糙。但是你不得不承认它的冲击力。”这是北京大学的温儒敏教授对它的评价。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在1986年出版的一部长篇小说,自面世以来,这部小说就受到了数不尽的争议。

有人说它又臭又长,有人却说它是“人生必读的一本书”。

大家应该对这本书并不陌生,因为它现在非常畅销,不管是在学校图书馆还是书店,我们总能轻易看到它。

这本书讲述的是中国70-80年代社会各阶层普通民众的生活,展现了他们在复杂的时代背景下经历的艰难历程。

这部作品虽然最后获得了茅盾文学奖,可它的身世的确让人非常心酸。

当时路遥找到了最大的杂志社,想要发布《平凡的世界》第一部,这并不是他第一次在这个杂志社发表作品,所以他理所当然的认为很快就可以将作品面世。

然而,现实却给他泼了一身冷水,编辑拒稿了。

原因是:“篇幅过长,没有故事悬念,还没来得及感动,就读不下去了。”

这对当时已经成名的作家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路遥无奈之下只好退而求其次,选择了在当时影响力次一阶的杂志社《花城》发表作品。

也许是打击太大,路遥并没有出版《平凡的世界》第二部。第三部倒是发表了,只不过连《花城》都上不了,只能刊登在更没有名气的杂志上。

当时的主流文学界并不认可这部书,虽然没有在明面上评判它,但也并不重视它。与之相反的是,许多读者却对这部作品感受颇深,觉得每次读它都会给自己坚持下去的力量。

其实,它给我们读者的冲击力无非源于这三点。

一.它展现了平凡人生的悲欢离合

作者一开篇就告诉我们,他写的是一个平凡的世界,他是最平凡的作者,写的是最平凡的人生。书中的人物有最平凡的缺点,却保留了人身上最宝贵的东西——人性。

如果你希望在里面看到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或者华丽浪漫的词藻,那么你要失望了,因为这本书是用最朴实的语言讲述了还沾着泥土气味的故事。

但好的文学不需要修饰,更不需要规规矩矩的教条,只需要拥有被普通人看懂的平凡文字。

二.它给了我们真实的力量

《平凡的世界》它的能量不显眼却一直存在,它真实到足以让我们每个人完整地看到人物的内心世界,从书中的人物身上我们能感受到即使出生穷苦,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是一个人获得尊严的基本前提,也是每个平凡的人应该有的人生态度。

这样的精神鼓励了无数人,让他们感受到人生的价值。

读者可以在书中看到自己人生的影子,触动内心,获得情感上的共鸣。

这样不起眼却坚定的精神力量在这三十多年以来给了还在负重前行、徘徊踟蹰的青年努力改变人生的勇气。

三.它再现了真实的时代背景

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它的背景构建是严密,并且如建筑般庞大宏伟、气势磅礴,这样才能让读者不至于游离在外,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读了《平凡的世界》,一幅浩瀚而微妙的时代图景就展现在我们眼前。黄土高原干旱贫瘠,并且寒冬漫漫,这样的地理特征也让这里形成了独特的山川地貌和风土人情。

这部小说从各个方面反映了农村社会和农民生活状况的情况,如雕塑般刻画的细节让读者难以自拔,深陷其中。在读书的过程中,读者仿佛置身于此,和双水村的人们一起经历着悲欢离合。

为了写《平凡的世界》,路遥用了三年时间查阅了近十年的报纸、阅读了近百部历史、农业、工业等相关书籍,还体验了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学习了施肥、种树、养蜂等等实用的技术,就是这样他才能做到最严谨地还原生活。

然后又花了三年,才终于把第一部创作出。

他曾说过:“当写作整个进入狂热状态,身体几乎不存在。生命似乎就是一种纯粹的精神形式,日常生活变为机器人性质”。

就是这样近乎疯狂的创作方式透支了路遥的身体,在创作第二部的时候,他就病倒了,吃了百余服的汤药,是靠着坚持的信念才能继续写作。

从他开始创作算起,这部书历时十三年终于完成。

这样的呕心沥血之作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冷落,但好在1991年的茅盾文学奖给了他最高的荣誉。不过令人痛心的是,次年,由于过度消耗自己,路遥还未能好好享受人生的高潮便英年早逝。

而这本书也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磨练出最明亮的光芒。

马云说:“对我影响最大的是路遥,是他的作品改变了我的人生,让我意识到了不放弃就还有希望。”

每个找不到生活方向的人都应该好好读下这本书,也许你能从这其中找到前行的力量。

如果你还没看过《平凡的世界》,那一定要读一读,或许能给你新的人生感悟;如果你看过了,可以反复品味,好书是值得我们仔细推敲的。

现在正版全套三册《平凡的世界》仅需79.8元,也是目前唯一的整理本。

想要阅读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进行购买,希望这本书也能给你力量。

关键词: 平凡的世界 茅盾文学奖 就是这样 悲欢离合 社会各阶层

上一篇:

下一篇: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