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单位研发人员科研成果量化评价方案
来源:管理局外局    时间:2023-07-05 22:47:07

为更好地衡量科研单位研发人员的科研情况和贡献,确保研发人员的考核评价科学、公平、公正,并为研发人员的晋级和调薪以及发展提供依据,特制定本方案。

一、方案模型


(相关资料图)

根据科研单位科研成果的统计分类,按照每项成果的相对价值和个人或部门参与完成该科研成果的相对贡献,建立科研成果评价数量化评价模型,模型如下:

S=1/10∑Ki×Pi

式中:

S—科研成果量化评价综合得分;

K—科研成果相对价值, 1≦K≦10;

P—完成该科研成果的相对贡献,1≦P≦10。

二、模型指标

模型指标是在综合分析了科研单位近3年各专业研究所完成的科研成果基础上选取的,共选取了10类科研成果25项指标,涵盖了科研单位的研发、技术支持服务以及成果推广各项工作。同时,把科研成果获奖情况作为一项指标列入。本次指标均为加分项指标,未设减分或处罚性指标。

具体模型指标详见《科研成果量化评价模型指标表》。

科研成果量化评价模型指标表

成果分类

指标编号(i)

科研成果指标

数量单位

相对价值(Ki)

相对贡献(Pi)

备注

课题

1

国家级课题(100万元/年)

2

省部级课题(100万元/年)

3

青年创新基金课题

专利

4

发明专利

5

实用新型专利

论文

6

核心期刊

7

会议论文

8

一般期刊

专著、版权、报告

9

出版专著

10

软件版权

11

研究报告

标准

12

企业标准

13

国家级标准

工法

14

国家级工法

15

企业工法

规程

16

参编规程

技术支持与服务

17

支持服务项目

科研成果推广

18

工程示范

19

推广合同额100万元

奖项

20

国家级科技一等奖

21

国家级科技二等奖

22

国家级科技三等奖

23

省部级一等奖

24

省部级二等奖

25

省部级三等奖

三、指标权重

模型指标权重用指标的相对价值(K)表示,1≦K≦10。相对价值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科研单位全体研发人员进行调查和征求意见,根据统计分析确定最终每项科研成果的权重或相对价值,经单位行政办公会讨论通过,报单位领导审批通过后实行。

国家级和省部级研发课题以及科研成果推广按每100万元确定1个相对价值,其他科研成果按个、项、部确定相对价值。

四、相对贡献

完成25项指标中每项指标对应科研成果的贡献为10,参与该项科研成果完成人员的贡献,由该项科研成果的负责人或主要完成人,进行贡献分配,确定每人的相对贡献,所有人员的贡献不得超过10。

部门之间合作完成科研成果的,由课题负责人或部门负责人商定贡献分配。科研单位与外单位合作完成的科研成果,根据单位人员参与该科研成果的工作量或经费比例核定贡献。

五、量化评价

(一)研发人员

统计完成本人年度完成的科研成果数量,确定完成每项成果的相对贡献量,多人合作完成的科研成果应按相关规则确定本人的相对贡献量,按相对贡献量乘科研成果的相对价值,核算每项科研成果的量化评价得分,最终统计核算年度综合评价得分。

(二)研发部门

统计本部门所有人员完成的科研成果,确定完成的科研成果的相对贡献量,如为本部门员工完成的科研成果,相对贡献为10,与其他部门或单位合作完成的科研成果,相应规则确定相对贡献,根据每项科研成果的相对价值和确定的相对贡献,核算本部门年度科研量化综合得分。

六、拓展应用

1.对所有研发人员的科研成果量化综合得分进行排序,对排名靠前的进行科研创新奖励。同时,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科研创新能力强的人员素质,指导人力资源招聘和培训工作。

2.建立研发人员成长积分榜,发挥激励和榜样作用,同时为今后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打下基础.

关键词: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