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所谓“八股”就是八股文,又叫“时文”“制义”“八比文”或“四书文”。它是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文体。
唐代科举考试,主要用诗;北宋时改为经义,其形式大体上与散文相同,南宋后期的经义已经有了固定的格式;到了元代则采取类似后来八股文的文体,在当时称为“八比”;后来在明成化时期则发展为一种固定的考试文体,被清代所沿用。
八股文有固定的格式,一般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部分组成。破题也就是点破题目的主要意思;承题是承接破题,进一步阐明题目的意思;起讲是采用圣贤的口气进行议论,主要内容是进一步发挥题目的意思;入题则是用一两句或两三句过渡性的语句,将文章引入到正题。其中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四段是全篇的主要部分,主要是总论全篇,尽量发挥题目的意思。
明末清初的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解释说:“股者,对偶之名也。”股就是对偶,这四段每段中都必须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此平彼仄,两两相对,共八股,故称八股文。
八股文题目主要摘自四书,所论内容也主要根据宋代朱熹的《四书集注》等书,不许作者自由发挥。其书写格式及字数也有严格规定。明清乡试、会试的头场以及童生考试中考查四书五经,都要用八股文。明朝万历年间规定,考试四书五经文,字数限制在500字以内,超过500字的不给誊录阅卷。清朝顺治年间规定,每篇限550字,康熙年间增加到650字,乾隆年间定为700字,超过这个字数的卷子不给誊录阅卷。光绪二十七年,1901八月下诏改革科举:“凡四书五经义,均不准用八股文程式。”这才结束了以八股文取士的历史。
八股文这种文体,形式固定,利于考官阅卷,评判标准容易划一,但弊病也很明显。首先,它的内容必须按照四书五经及官方指定的注解,“代圣贤立言”,不准考生发挥自己的理解,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其次,八股文重视形式的整齐、声调的铿锵,至于内容充实与否并不重要。再次,八股文内容主要限于四书五经,又只取朱熹的注解,所以作八股文只需要读熟四书五经,甚至于只读些名家所作的八股文,便能登科及第。在八股时代,有些举子除了读八股文外,一无所学,甚至连很多常识也不了解。
由于八股文有着诸多弊病,严重缺乏生命力,清末废除科举之后,很快就没有八股文的踪影了,铺天盖地的八股文集也一扫而光,被时代所遗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
X 关闭
- 15G资费不大降!三大运营商谁提供的5G网速最快?中国信通院给出答案
- 2联想拯救者Y70发布最新预告:售价2970元起 迄今最便宜的骁龙8+旗舰
- 3亚马逊开始大规模推广掌纹支付技术 顾客可使用“挥手付”结账
- 4现代和起亚上半年出口20万辆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30.6%
- 5如何让居民5分钟使用到各种设施?沙特“线性城市”来了
- 6AMD实现连续8个季度的增长 季度营收首次突破60亿美元利润更是翻倍
- 7转转集团发布2022年二季度手机行情报告:二手市场“飘香”
- 8充电宝100Wh等于多少毫安?铁路旅客禁止、限制携带和托运物品目录
- 9好消息!京东与腾讯续签三年战略合作协议 加强技术创新与供应链服务
- 10名创优品拟通过香港IPO全球发售4100万股 全球发售所得款项有什么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