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蚕种养殖作为黔东南州剑河县重要产业之一,随着春蚕孵化,该县的桑蚕种养殖产业也进入忙碌状态,而机械化设备的引入则让春蚕养殖开启新阶段。
5月30日,走进剑河县南加镇城东社区机械化示范蚕房,蚕房工人正乘坐着电动轨道喂蚕车,向轨道中间的养蚕区域投喂桑叶,仅数分钟的工夫便完成了5万只春蚕的投喂。
技术员潘盛民乘坐电动轨道喂蚕车喂蚕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快得很,省时又省力。”蚕房技术员潘盛民介绍,蚕房占地560平方米,安装有自动上蔟机、电动轨道喂蚕车、撒石灰机、快速摘茧机等机械设备,覆盖蚕从喂食、结茧、采茧的全过程,机械设备的引入大大提升了产业效率。
但蚕的养殖也是一份技术活儿,有了机械设备的硬件加持,在细节上也不能有半点马虎。
潘盛民查看桑叶的情况
“蚕很娇气,温度湿度高了不行,低了也不行,桑叶还需要分老叶、嫩叶,老蚕吃了嫩叶不吐丝,小蚕老叶又吃不动,还需要我们把嫩叶切成小条喂才行。”潘盛民表示,5万只蚕的养殖规模,每天吃掉的桑叶就达到四五百斤。
蚕房内养殖的春蚕
如此大的需求量,离不开背后配套模式提供的保障。
2022年4月,南加镇党古村500亩桑枝种植基地完成种植,打造“基地+蚕房”配套模式,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企业提供桑苗、蚕苗,并保价收购,在销售获利后,将按比分红,助推乡村发展。
党古村500亩桑枝种植基地
有了基地的保障,大大降低成本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群众就业。据统计,该镇种桑养蚕每年平均带动当地群众就业600余人次。
“村民每天早上给蚕房采桑叶,下午就在基地除草、追肥,让他们每天都有工作做,实现就业增收的目的。”党古村第一书记龙立钢说。
村民们分工采摘着桑叶(龙立钢 摄)
据基地负责人陶绍方介绍,此次的首批春蚕将于一周后完成结茧采摘。首批结束后,预计再将规模扩大到10万只,并持续针对桑树基地进行除草、追肥,保障桑叶的供应。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欧阳章杰
编辑 骆航念
二审 何涛
三审 田旻佳
关键词:
X 关闭
X 关闭
- 15G资费不大降!三大运营商谁提供的5G网速最快?中国信通院给出答案
- 2联想拯救者Y70发布最新预告:售价2970元起 迄今最便宜的骁龙8+旗舰
- 3亚马逊开始大规模推广掌纹支付技术 顾客可使用“挥手付”结账
- 4现代和起亚上半年出口20万辆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30.6%
- 5如何让居民5分钟使用到各种设施?沙特“线性城市”来了
- 6AMD实现连续8个季度的增长 季度营收首次突破60亿美元利润更是翻倍
- 7转转集团发布2022年二季度手机行情报告:二手市场“飘香”
- 8充电宝100Wh等于多少毫安?铁路旅客禁止、限制携带和托运物品目录
- 9好消息!京东与腾讯续签三年战略合作协议 加强技术创新与供应链服务
- 10名创优品拟通过香港IPO全球发售4100万股 全球发售所得款项有什么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