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百进”蹲点采访】贵州炉碧经开区:依托原材料优势 玻璃全产业链集聚发展:焦点精选
来源:
  • 来源:当代先锋网    时间:2022-12-14 05:47:12
  • 塔吊车吊起一捆捆钢材驶向正在建设的厂房,工人们在厂房边忙碌着。12月10日,走进位于贵州炉碧经济开发区内的贵州海生玻璃有限公司的一期建设项目场地,一边的场地上几栋厂房正在加速搭建,另一边的场地上正在场平,一片热火朝天景象。

    “正在建设的是项目的一期,主要建设2条日熔化量700吨浮法玻璃生产线,总投资18亿元。第一条生产线工期10个月左右,预计明年7月建成投产。”在项目现场,贵州海生玻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贵军介绍,公司于2020年8月注册成立,由河北海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控股,凯里市凯荣玻璃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兴建。项目占地1640亩,总投资为48.8亿元。依托凯里境内丰富的石英砂、白云石、石灰石等矿产资源,主要生产经营玻璃原片。市场定位在华南地区及东南亚等国家。


    【资料图】

    该项目共分三期建设,全部建成投产后,年总产值可达50亿元,可安置就业2000人,可实现年税收4.6亿元。其中,一期项目:主要建设2条日熔化量700吨浮法玻璃生产线,总投资18亿元。2021年11月开始建设,预计2023年7月建成,投产后用工400人,预计实现年产值10亿元,实现年税收6000万元;2024年12月建成投产第二条生产线,用工增加至600人,年产值预计达到20亿元,年税收将增加6000万元达到1.2亿元。

    二期项目:主要建设2条日熔化量600吨本体着色在线镀膜浮法玻璃生产线,总投资12亿元。计划2023年3月开始建设,2024年3月建成投产,用工600人,年产值将达到10亿元,年税收达到1亿元。

    三期项目:主要建设2条日熔化量1200吨光伏太阳能玻璃生产线及相关深加工配套设施,总投资18.8亿元。计划2024年6月开始建设,预计2025年6月建成投产第一条生产线,用工600人,将实现年产值15亿元,实现年税收1.2亿元;2025年12月建成投产第二条生产线,用工增加至800人,年产值将增加15亿元达到30亿元,年税收将增加1.2亿元达到2.4亿元。

    2021年以来,凯里市依托境内石英砂资源优势,将玻璃为代表的新型建材产业列为全市工业首位产业,重点建设凯里玻璃产业园,着力培育百亿级产业。该产业园位于炉碧经济开发区炉山工业园区内,规划面积6100亩,规划布局玻璃原片生产区、建筑玻璃加工区、玻璃制品加工区、玻璃产业配套区。主要建设优质浮法玻璃、镀膜玻璃、光伏玻璃及玻璃制品配套等项目。

    目前,凯里玻璃产业园已入驻凯里市凯荣玻璃有限公司、贵州黔玻永太新材料有限公司、贵州海生玻璃有限公司3户龙头企业和7户上下游关联企业。其中贵州黔玻永太新材料有限公司已建成投产,正在推进二期项目建设;贵州海生玻璃有限公司一期项目正在建设中。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新能源、新材料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

    贵州炉碧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杨胜林说,依托黔玻永太、海生玻璃等龙头企业,炉碧经济开发区深挖产业上、下游项目资源,加快推进现有玻璃项目建设,面向广东佛山、河北沙河及粤港澳大湾区等地,积极引进光伏玻璃、汽车玻璃、电子玻璃、玻璃纤维等高端玻璃生产企业落户。同时,推动企业玻璃新品种、新工艺研发,实现玻璃产业从生产普通平板玻璃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玻璃产品转变,打造原料、浮法玻璃、初级产品、精深加工产品全产业链,加速形成玻璃全产业链发展聚集模式。

    力争到2025年,凯里玻璃产业园预计实现年产值100亿元以上,税收5亿元以上,解决就业4500人以上,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优质浮法玻璃、镀膜玻璃、光伏玻璃等生产基地。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秀云

    编辑 刘娟

    二审 杨韬

    三审 闵捷

    关键词: 全产业链

    上一篇:

    下一篇: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