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农技难题万余个!2021年黔东南州400余名科技特派员走进田间地头
来源:天眼新闻    时间:2022-02-28 17:16:30

2月27日,记者从黔东南州科技局获悉,去年全州选派423名省、州科技特派员,深入基层提供科技服务共计32329天,开展技术培训70697人次,解决具体技术难题13783个,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33270个。大量的科技服务,为当地农业现代化赋能,切实打造乡村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创新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在工作中,黔东南广泛聚集科技资源,坚持把科技特派员制度作为科技创新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进一步抓实抓好,推动创新动能在田间地头不断扩散、开花结果,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1年,黔东南州紧密结合全州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需求,精准选派423名省、州科技特派员,组建省级科技特派员专家组10个、县级技术服务团队16个、技术服务小组70个,面向企业、合作社和种养殖户开展科技服务,实现全州1853个脱贫村和200亩以上坝区、重点产业技术服务全覆盖。

省级科技特派员杨春元到麻江县指导烤烟新品种(系)示范工作。

据悉,2021年省、州科技特派员深入黔东南的基层开展科技服务32329天,提供技术咨询22948次,开展技术培训70697人次,解决具体技术问题13783个,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33270个,帮扶企业、合作社或农户8237个(户),领办创办协办企业、合作社275个。

凯里平良贡米,于2018年2月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不过,长期以来凯里平良贡米在种植过程中品种杂乱、米质各异、缺少主导品种支撑,这严重限制了品牌发展壮大。对此,凯里市教育和科技局选派黔东南州农科院水稻所所长浦选昌作为省级科技特派员,定点联系大米的主产业区大风洞镇。

去年,浦选昌引进优质稻种24个,建立基地165亩。经专家测产,稻鱼综合种养殖示范试验区稻鱼平均亩产43.64公斤;优质稻平均亩产稻谷717.84公斤,比项目区外农户自种田稻谷增产93.82公斤。综合对比,每亩增收2500元左右。

科技特派员浦选昌向种植户讲解引进的优质稻种田间管理注意事项。

此外,通过测产、食味品鉴等环节,浦选昌筛选出杂交优质稻野香优油丝、泰优553和常规优质稻浓香42、久久香、玉针香,作为大米主导品种进行生产,并总结了1套稻鱼绿色综合种养技术,为当地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科技方案。

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黔东南州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扎实推进科技特派员工作,为基层农村的发展注入了大批的科技力量。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潘晓飞

编辑 骆航念 何涛

编审 王璐瑶 杨韬

关键词: 田间地头 科技特派员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