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铜仁市沿河自治县的从兰姐家共有5口人,其中2人是老人,她的儿子患有脑梗塞,儿媳患有类风湿,孙子患有精神分裂症,3人均需长期吃药。2021年12月,从兰姐家获得了“活水计划”项目救助,得到2000元救助金,缓解了家庭经济压力。
沿河自治县志愿者进村入户宣传“活水计划”项目
能够得到“活水计划”项目资助,得益于沿河自治县团委的不懈努力。2021年,沿河自治县团委通过团铜仁市委搭建平台,继续申报中国扶贫基金会“活水工程”——中西部县域社会扶贫发展项目,在腾讯公益上发起“沿河守护相助计划”,通过党建带团建带公益、社会组织义卖筹善款两个方式,促进该项目社会参与最大化。该项目共筹集73.7万元社会善款用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无数因病、因学刚性支出过大的家庭提供援助。
县域基层组织改革试点工作2021年启动以来,沿河自治县团委结合实际,围绕党委中心任务,推动资源配置社会化,依托共青团自身优势,吸引社会资源,依附各类平台建设,拓展公益覆盖面,不断提升社会化生存能力,高效助推共青团改革。
除“活水计划”外,2021年,沿河自治县团县委还联合团办社会组织春晖公益协会,发起了“我为家乡捐棵树·同心共建春晖林”“关爱事实孤儿”两个网络筹款活动,募集善款3.5万元;联合沿河自治县春晖行动铜仁联络处,动员沿河籍在黔人员募集爱心助沿善款70万元。
沿河第五中学开展“活水计划”99公益日捐款活动
“沿河共青团在青年工作与社会需求中寻求结合点,不断延伸工作臂膀。”沿河自治县团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沿河始终坚持党建带团建带公益,不断深化和完善公益活动开展,形成了党建带团建带公益整体联动、全力推进的互动机制。“比如发起沿河‘守护相助计划’,引领全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纷纷参与到项目中来,用实际行动、用爱心传递社会温暖。”
沿河共青团还积极引导沿河县春晖公益协会承接沿河“守护相助计划”项目,鼓励该社会组织在社会领域中抓慈善事业促进社会资源高效汇集。在推进项目过程中,沿河坚持自愿参与、“谁募捐谁受益”、资源整合三大原则,高效推进该项目社会参与最大化,目前已累计筹款近70万余元。
以各类大型赛事和活动为契机,沿河共青团不断建立社会化运营机制,借助力量不断提升社会生存能力,将志愿服务品牌化、专业化、协作化。同时,以“1+3+N”(团委为中心,沿河春晖公益协会、沿河大学生联合会、沿河县大学生创业就业协会为平台,N个服务对象)为工作思路,引导社会力量助力服务党政中心工作,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不断推进服务项目化。
下一步,沿河自治县团委将按照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试点要求,积极探索团组织生存社会化有效途径,实现制度建起来、平台搭起来、力量聚起来,不断提升团组织的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和贡献度。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许邵庭
编辑 何涛 杨韬
编审 田旻佳
关键词: 生存能力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