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
记录着小记者们生活学习的点滴;
这里
记录着小记者们对生活的思考;
这里
是小记者们自我展示的平台。
这里
用真实的体验激励成长!
虎年春节后,天眼都市小记者团不仅收到了小记者们的写作投稿,还收到了绘画投稿,他们把寒假生活的精彩趣事,快乐瞬间统统记录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快来看看吧!
雨中即景
北京市西城区黄城根小学贵阳分校 五(三)班 周果然
太阳朝着地平线缓缓沉下去了,天际仿佛渲染上了瑰丽色彩的画布。不知什么时候却被盖上了乌云,沉闷的一块乌云。
只见天空中披上了一件纱衣,雨雾罩住了苍茫的大山。刹那间,太阳的万丈金光不见了,如水晶般剔透的雨珠欢快地蹦跳着。它调皮的在地上绽开一朵花儿,在湖水里激起层层波纹……
雨还在下,夜晚却来了。雨将晚风的凉意送来,雨珠像珠串儿的帘子,挂在蛛网上。那花园里的花儿,被雨珠打得抬不起头了。远方有一片针树林,虽然什么也看不清,但却有闪着微光在雨雾中飞行的萤火虫。
雨冲刷着森林、草地。一座大山上的路灯亮了,一串的暖光像是雨为它戴上了珍珠项链。雨声好像变小了,但总是伴随着虫鸣和各种动物的呢喃声。山脚下的村落中,被雨盖上什么东西。但在天空中,时不时闪过一丝白光。
雨快停了,细雨如同微风般亲吻着窗户。玻璃上有许多水珠,但不一会儿就被雨换上了新的几颗。它们更加晶莹、更加玲珑和小巧。
雨走了……
它将痕迹留在草地上、花丛中,这场雨真美!从有着瑰丽色彩的黄昏,到有着萤火虫翩翩飞舞的夜晚。在窗户上,我好像见到一幅用水晶做成的画。这场雨衬上这些如此美丽的景色,真是让人感到无比的舒适、闲逸和美好……
这场雨来得真是恰到好处呀!
天眼都市小记者写作明星导师(贵州都市报融媒体编辑中心主任)刘钢点评:不敢相信这是一个仅仅五年级的小朋友的作品。全篇从天到地,从大山到村落,由远及近,布局巧妙。语言生动,行文流畅,画面感十足。
拜年送福橘
贵阳市第三实验中学 七年级(1)班 许丽仪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在中国,每个地域都或多或少有一些属于自己的习俗。在我的故乡,春节有一个特别的习俗¬¬---拜年时要给对方带一对大小差不多的橘子。
据说中国民间常把“橘子”写成“桔子”,而“桔”与“吉”又十分相似,于是人们认为过年送橘子有一种吉祥的祝福,便有了这个习俗。
我曾参与过这个习俗,那天天还没透亮。爷爷就带着我和妹妹去树上挑橘子。我对此感到疑惑,家里不是有吗?爷爷却说拜年用的橘子要现摘,这样橘子才是最新鲜的,给别人的祝福才是最真挚,最有诚意的。此外,拜年用的橘子很是讲究,要个头中等,皮薄,有弹性,有分量的,这样的橘子最甜,给别人的祝福也是最美好的。也不知道找了多久,但我仍清楚地记得,挑过的橘子皮上都闪着光,隐约有股淡淡的植物特有的清香。
挑完拜年用的橘子,自然就到了拜年的时候。在敲响第一户亲戚的门之前,我又在脑海里过了一遍拜年的流程:先拜年,然后把橘子双手捧给人家,同时嘴上说些吉利话。应该不难吧?我心想。但完全错了,叩过头后,望着那张陌生的面孔,我一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祝福,便紧张起来,一面双手将一对橘子送上,一面眼睛左右看,想从对联里找出些线索,却是徒劳。眼看人家马上伸手接过橘子,我才慢吞吞的说出一个“吉祥如意”,草草了结了这次拜年。不过好在万事开头难,有了第一次。我接下来的拜年就顺利多了:双手抱拳放胸前,眼睛炯炯有神地望着对方,然后捧着圆滚滚的橘子递过去。每当看到人们心满意足地拿橘子进门,我也好像收到了美好祝福,格外高兴。回到家,已经有人来拜过年。果盘上端端正正的摆了好几个橘子。我忍不住好奇,拜年的橘子味道又是怎样的呢?和普通的又有什么区别呢?想着,便拿一个剥开,露出里面大辦的橘子肉,然后咬一口,顿时满嘴甘甜与清香,它似乎比其他橘子都甜,大概是里面有着人们美好祝福的缘故,它的汁水很多,弄得我满手都是,爷爷就让我把汁水舔干净,说这是福橘,不能让福分流走。估计是有一种拜年送的橘子,真的吃完就能吉祥如意地过完一年的心理。那天我一口气吃完了所有的橘子。
拜年送橘子,这个习俗让春节又增添了不少趣味,无论是送还是收,那圆圆的橘子里所包含的美好祝愿,都将融成甜蜜蜜的汁水,流进人们的心田。
天眼都市小记者写作明星导师(贵州都市报融媒体编辑中心主任)刘钢点评:小作者行文生动有趣,字里行间充满了画面感,读来极为轻松自然。开篇点出题意所在,文末自然抒情,做到首尾呼应,实在难得。
要是在文中更清楚的写明你的故乡是哪个地方,让大家阅读之余还能了解多一点知识就更好了。
包汤圆 练英语
——壬寅年元宵节纪事
贵阳五中 高一(8)班 周宇欣
你们知道吗?Tangyuan、yuanxiao、sweet dumplings、glue pudding、rice glue ball,这五种英语说法指的都是我国传统食物——汤圆。在元宵节这一天,很多家庭都包汤圆、吃汤圆,取的就是团团圆圆之意。
生汤圆看起来白白的,非常可爱。但要想做出一个合格的汤圆却不是那么简单,我可是花了好大的力气呢。首先是准备工作:我用温水和糯米面。不是温水放多了就是糯米面加多了,结果我和出了一大坨糯米面,远远超出需要的量。然后,我把这坨糯米面揉搓成长条,再把它分成大小均等的小块备用。现在终于可以正式包汤圆了:我取了一小块糯米面,努力把它搓成圆球。我左搓右搓,它就是不圆,总觉得它是椭圆形。气得我狠狠地把它捏扁,重新再来,终于把它搓成了球形。把球形的糯米面捏成一个小帽子的形状,放进一块大小合适的馅就可以封口了。哎呀,我包的汤圆怎么不是白白的,而是上面有一溜汤圆馅呢?妈妈说我的封口部分没有搞好。才开始包汤圆,先少放点馅,尽量封好口。不漏馅了,再考虑皮薄馅大。我一连包了好几个,才包出一个合格的汤圆来。
小记者周宇欣把参加天眼都市小记者团的“跟大厨一起‘闹’元宵”活动场景生动地画了下来。
不管三七二十一,我把所有的汤圆一锅煮了,煮好的汤圆浮在水面上,一个个胖嘟嘟的,黑白相间,好像是2022年北京冬季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很是讨人喜欢。妈妈考我:冰墩墩的英语怎么说啊?馅呢?传统节日呢?元宵节呢?我心里一点也不慌,张口就答:Bing Dwen Dwen、stuffing、Traditional Festivals、the Lantern Festival。妈妈高兴地祝我Progress in studies! (学习进步!)我吃着自己包的汤圆,心里甜滋滋的,也祝妈妈:Warm greetings and the best wishes for Lantern Festival!(衷心祝愿妈妈元宵节快乐!)
天眼都市小记者写作明星导师(贵州都市报融媒体编辑中心主任)刘钢点评:小作者独辟蹊径,把元宵节包汤圆和学习英语结合在一起,娓娓道来,让人眼前一亮。学包汤圆的过程也写得流畅有序,生动活泼。
绘画选登
作品:虎年大吉
山水小学四(8)班 廖一诺
作品:灯笼
凯里市第四幼儿园大(2)班 吴昱杨
明星导师介绍
刘钢
贵州都市报融媒体编辑中心主任
作品多次获贵州新闻一、二、三等奖以及全国省级都市报(晚报)新闻奖一等奖、二等奖。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龙运棠 整理
编辑 郑青
编审 李中迪 贺韬
关键词: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