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贵大动物科学学院打造新“坳田模式”
来源:天眼新闻    时间:2022-04-01 19:58:22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对32头牛的采血检测结果出来了,32头牛全部健康!”3月30日晚,一得知检测结果,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院长陈超就高兴地告诉动科院乡村振兴德江坳田村团队成员们,这意味着动科院打造的新“坳田模式”开了一个好头。

师生开展现场采血

德江县平原镇坳田村是贵州省建设的50个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之一,作为坳田村的产业导师,2021年陈超带领动科院专家学者制定了《德江县平原镇坳田村产业发展规划》,大力推广德江县“坳田模式”(肉牛养殖专业示范村整村推进)。

“坳田模式”是近年来德江县依托肉牛养殖基础,探索创建出的以“种草养牛”为主的“小规模、大群体,分户养、集中销”的肉牛养殖模式。今年3月中旬以来,动科院组织师生20余人,在坳田村开展肉牛养殖技术服务、技术研究与推广,其中6名学生长期驻村、10余名老师轮流参与。计划用8个月时间,开展肉牛养殖产业服务,补齐肉牛养殖的饲料、种源、养殖方式和疾病防控等方面的短板,对传统“坳田模式”进行升级,打造具有科技含量的提质增效的新“坳田模式”。

开展牛布病检测

搭建平台,让师生沉得住气、待得下来。动科院在坳田村设立了肉牛养殖关键技术试验,从高产牧草的种植、饲料的调制加工,到酒糟饲料的保存、肉牛的饲料配方、疾病的防控等,把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在坳田村设计了系列科研实验。

示范引领,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为了让老百姓认可科学养殖技术,动科院在村子里搭建了一个可以养殖60头牛的牛圈,由长期驻村的学生和老师按照科学模式做示范,绿色养殖、科学养殖,提高肉牛的饲养效果和牛肉品质,降低疾病风险,让老百姓自己与传统养殖模式对照,进而接受现代科学养殖技术。

贵州大学动科院专家在牛酒糟饲料调制现场作技术指导

已在坳田村驻守多日的陈超说:“我们要把坳田村打造成动科院的科研基地、示范基地、教学实习基地、党建院校讲习所,利用周末时间集中养殖户,了解他们技术上的需求,带着他们开展技术攻关,推动肉牛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胡欢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雨

编辑韦依

编审闵捷杨韬

关键词: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