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副院长李伟教授指导下,贵医附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周纬成功完成了我省首台心脏收缩力调节器(CCM)植入手术。至此,贵医附院成为了全国首批可进行心脏收缩力调节器植入的医疗机构。该手术的开展也填补了我省心衰器械治疗的一大空白,为广大心衰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手术专家展示即将植入的CCM。
据介绍,接受手术的患者是一名49岁的男子,因胸闷、心悸、气促三个多月后前来就诊。专家予以对症支持治疗,未见明显好转。心脏超声提示,其左心增大,室间隔及左、右室壁厚度正常,左室壁运动幅度普遍减低,EF值21%。患者心衰反复,症状明显,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李伟教授带领心内科团队进行了充分评估与反复讨论。如果植入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话,仅能预防患者猝死,无法改善其心肌生理状态。而心脏收缩力调节器(CCM)可以通过在心跳绝对不应期施加电刺激的方式,在不增加心脏负担的情况下,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衰症状,提升生活质量,且该患者心肌纤维化程度较轻,具备植入指征。后在与患者充分沟通后,决定开展植入手术。
专家正在进行手术。
手术中,专家们确认了导线位置,在右侧先后植入两根主动起搏电极置于右室间隔,将已植入的导线接至植入式脉冲发生器,进行相关测试表明电极已经准确植入在健康心肌上。随后,制作植入式脉冲发生器囊袋等。45分钟后,手术顺利完成,目前,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贵医附院是Optimizer Smart心脏收缩力调节器(CCM)上市后在贵州省首家开展此项手术的医院。它可以在短期和长期内增强心肌收缩力,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患者的运动耐量,减少患者的入院次数。CCM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心内植入器械,是攻克慢性心衰的新希望。”李伟教授说。
新闻延伸
心脏收缩力调节器(CCM)是一种先进的心力衰竭治疗装置,通过微创手术将刺激电极植入到患者心室,在心脏搏动的绝对不应期释放电刺激,这种电刺激不会改变患者心律,但是可以通过一系列信号通路改善心肌的生理状态,加强心脏收缩能力,从而改善心衰患者的心功能,主要用于窄QRS波(<130 ms)、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左室射血分数在25%-45%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作为针对窄QRS波心衰患者的一种独创器械疗法,心脏收缩力调节(CCM)疗法填补了当前国内慢性心衰器械治疗领域的空白,随着上市后临床应用的推广,CCM适应证仍会不断更新和完善,将让更多的心衰患者获益。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任勇
编辑 郑青
编审 赵宏斌 贺韬
关键词: 贵医附院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