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主任,你还记得我吗?我是曾经在你们医院生产的那个类孟买血型的孕妇”,罗女士说。
原来2015年,罗女士曾因第一胎发生“早产、前置胎盘、产后出血、死胎”的情况,当时就诊与其他医院的罗女士被发现血液是比“熊猫血(RH阴性血)”还要稀有的“类孟买血型”。
记者了解到,这种血型最早于1952年在印度孟买市发现,在中国极其稀有,全国所占的比率仅为十几万分之一,国内仅有约30例报道。同时,罗女士血浆中检出抗HI抗体且37℃有活性,配血极度困难,若再次妊娠,这就意味着在生产过程中,一旦发生大出血,或其它失血情况,将会面临无血可输的情况,后果不堪设想。
“2019年怀孕以后,我和丈夫辗转几家医院后来到省医求诊。”据罗女士回忆,当时了解到省医产科和输血科专门针对稀有血型孕妇开展孕产期管理、救治和自体血采集及回输管理工作,因此前来求诊。
“由于她的血型特殊,在第二个小孩分娩时发生产后出血风险极高,所以那次手术前,我们就进行了围产期稀有血型管理团队进行充分评估,并在输血科协助下,在手术前完成自体储血。”据产科朱明娟副主任医师介绍,当时考虑到罗女士在第一个小孩分娩时发生前置胎盘大出血的情况,团队提前做了准备,在第二个小孩分娩时,确实再次发生前置胎盘大出血,于是将贮存式自体血立即回输给罗女士,才能将她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产后出血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加之孕妇的特殊血型“类孟买血型”伴意外抗体,属于H基因缺失所致人体红细胞H抗原缺失的结果,此类血型亚洲人中较罕见,同型血液资源稀缺,备血困难,面对这样稀有的血型,医生们最主要的工作做好围产期保健及术前充分自体储血”,朱明娟表示。
时隔两年,罗女士带着自己的第三个宝宝来到省医。
“针对罗女士稀有血型的特殊情况,在她孕晚期的时候,自体储血600ml。”对于这次剖宫产手术,省医做好充足术前准备。
手术后当天,产科将自体血分次回输到罗女士体内,罗女士没有输血不良反应。经过产科团队精心关爱和照护,日前,罗女士和宝宝顺利出院。
据悉,目前省医已开展稀有血型自体储血近200例,均成功救治,无不良反应发生,为这些稀有血型孕妇的安全分娩提供了有力保障。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冷赛楠
编辑 陈鹏
编审 干江东 刘钢
关键词: 自体输血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