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学习国发〔2022〕2号文件后,贵州民族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社会学院院长龚德全对于新时代如何以优异的成绩实现贵州民族大学以及贵州民族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有了许多新思考。
龚德全说,国发〔2022〕2号文件为贵州构建了“四区一高地”的新发展格局,也向贵州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在深入理解新政策和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基础上,以学科建设为核心,积极谋划,创新推进,以学校的高质量发展为多彩贵州新未来提供支持。”
贵州民族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社会学院院长龚德全
根据战略部署调整学科布局。高等院校是社会发展的人才库、智囊团、实验室和发动机。围绕“四新”主攻“四化”,贵州民族大学将在理工类学科上持续发力,同时在管理学、经济学上加强建设,广纳人才,建好平台,深化产学研交流与合作,以保证能为西部大开发、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数字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提供技术及管理类人才。
做强做大特色优势学科。继续深耕发展民族学、社会学、法学、中国语言文学、艺术学等传统优势学科,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等问题深入进行研究探讨,高举姓“贵”姓“民”的旗帜,推动学校在西南地区民族研究、社会研究等领域的理论建设,在学科建设上再上新阶。
增强学科国际对话能力。国发〔2022〕2号文件中提出要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对于民族高校而言,一定要把握好这一时机,建构更开放、包容的学科体系,成立跨校、跨地区学科发展联盟,在跨文化传播、翻译、国际汉语教育等领域积极布局,讲好贵州故事,传播贵州声音,为世界了解贵州、贵州走向世界搭建起一座座桥梁。
“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是以学科建设为中心带动高校师德师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全方位提升的内涵式发展。”龚德全认为,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学科建设在高校发展中具有核心地位,要奋发蹈厉抓好学科的谋划与建设,以更高站位更大努力推动“双一流”建设,助力贵州实现新发展。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赖盈盈
编辑 王小婷
编审 闵捷 杨韬
关键词: 学科建设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