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后开工以来,本该是护理员短缺的时节,上海市杨浦区医养照护行业的企业却没有这方面的苦恼。位于杨浦区大桥街道的上海卫事康卫生管理服务有限公司统计发现,节后员工流失率较往年降低了2%,创下仅有3%的新低。
“护理员到上海打拼,老乡间难免会对各家企业进行对比,我们公司工会推出的一系列服务成为招工留人的金字招牌。”近日,作为一家为医疗机构提供患者陪护服务的企业经营者,王艳一语道出员工流失率“走低”背后的秘诀。
过年曾经如同“过关”
“患者家属送来锦旗是对我们陪护工作的最好肯定。今天,我们也以一面锦旗致谢‘娘家人’。”近日,王艳将一面写有“帮扶精准办实事 情系职工暖人心”的锦旗送到杨浦区医养照护行业工会联合会负责人的手中。
王艳说,每年过年对医养照护行业来说更像是“过关”,许多护理员回老家之后往往就不再返岗,年老的服务对象最经不起频繁更换陪护人员,“可以说,人员稳定是我们这种服务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类似情况其实在上海医养照护行业普遍存在。工作压力大,对企业留住从业人员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护理员和家人聚少离多,工作非常辛苦,有时候整晚都无法睡觉。培养一名优秀护理员又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们跳槽让我们损失很大。”王艳说。
福利待遇也是员工时常比较的内容。杨浦区医养照护行业工会联合会主席刘晓莉介绍,护理员不仅会和同行比较,而且还会和不同行业比较,如果有福利待遇更好、更轻松的工作,跳槽就成了大概率事件。长期以来,杨浦区的护理人员稳定性差,年流失率高达10%~15%,成为企业发展的一大心病。
4年间实现“应入尽入”
改变发生在4年前。
2017年5月,杨浦率先在上海建立区医养照护行业工会联合会,探索灵活、分散就业群体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员工可以参加所在企业的工会组织,再由区医养照护行业工会联合会实现“二次覆盖”。
“二次覆盖”不仅是简单的“拾遗补缺”,行业工会还为员工提供会费补贴、互助保障、文体活动、权益维护、技能提升等增值服务。
王艳记得,2017年首批入会的28名会员当天便收到价值120元的交通卡。随后的一年间,他们享受到价值420元的健康体检、灵活就业群体专享保障,以及节日大礼包、高温慰问等服务。此外,工会还为会员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技能大赛、女职工“两病筛查”等活动。这触动了当年没有加入工会的护理员,他们纷纷追着王艳要求加入工会。
“在会员们的带动下,入会人数从起初的28人迅速增长至2021年的101人。”王艳说。
如今,新华医院、肺科医院、红房子等区域内31家医疗机构、72家养老机构的3997名护工、护理员基本实现“应入尽入”。
从安徽来上海务工的陈寨红被推荐参加工联会举办的“十佳服务能手”操作技能比武,提升了业务素质,随后还斩获杨浦区“十佳服务能手”。2019年,他晋升为企业的护工部主任,负责两个院区的养老护理员管理工作。
让更多职工“近悦远来”
“有工会,就有了招工留人的金字招牌。”在王艳看来,员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强了,流失率自然就下降了,拿工联会提供的灵活就业会员专享保障来说,从C类升级为D类,保障范围就从单纯意外保障扩展为意外保障、住院保障和疾病身故保障,颇受大家欢迎。
杨浦区医养照护行业工会联合会成立之时,就明确了改善护理员劳动就业环境的“八大叠加职能”,护理员从此有了依靠。近5年来,工联会总结出“困难有人问、冷暖有人知、遇事有人管”的“三有”工作法,为行业服务员工,为企业留住员工。
“工会的金字招牌既是对行业职工实打实的优惠,也是对企业发展的有力支持,让更多愿意从事这个行业的求职者‘近悦远来’。”刘晓莉表示,行业工会充分发挥5个大学附属医院分会、区医务分会和12个街镇分会共18个分会连接基层的优势,深化“吹哨报到”、做到“遇事即办”,在指导护理员群体所在基层企业工会切实履职的同时,重点做好具有行业特点的职工维权、教育、培训、竞赛、服务等方面的工作。
未来,工联会还将通过建立上海首家行业工会法律援助工作站,为护理员提供“零门槛”法律服务;通过讲座培训和技能竞赛选树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医养照护优秀员工;通过疗休养、发放电影券以及会员“看上海”活动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
关键词: 杨浦区医养照护行业工会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