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聚焦】“微治理”打造的“幸福家园”:六盘水113地质队家属区
来源:天眼新闻    时间:2022-03-01 16:20:53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中央文明办秘书局公布了“加强物业管理、共建美好家园”典型案例,100个典型案例小区名单随之公布,贵州3个小区入选。

此次评选活动从去年7月开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各省(区、市)在全国217个城市、8978个小区开展了此次评选活动。按照小区环境整洁有序、业主满意度等多个标准,由各地选出了743个“美好家园”项目,并上报给省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随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确定了63个重点城市,并从省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推荐的“美好家园”项目中选出了100个“美好家园”项目。

入选的小区有何特色和值得借鉴的经验?许多小区普遍存在的停车难等难题如何破解,记者进行了采访。

破解老旧小区物业难题

近日,记者走访了六盘水市钟山区黄土坡街道德南社区的113地质队家属区,努力还原物业、居民共建的曲折历程发现,党委联建、群众联管,主人翁精神的打造及文娱氛围的深耕,将该片仅有488户人家的千人小区,打造成六盘水市区一块独特的“幸福家园”。

老小区掩映在高楼和绿化中,成为一片独特的风景。

德南社区副主任尹大燕告诉记者,113地质队家属区始建于1984年,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488户、1354人,主要都是113地质队退休职工。

因有在册党员13名、退休党员25名,为推动社区、物业与业委会三方联动共治共建,努力探索出一条红色小管家“微治理”的新路径。

“以前,这里也是缺乏统一规划、日常管护难,管理水平低、又缺乏安保力量,是居民意见较大的一个小区,治理起来还是很有难度。”尹大燕告诉记者,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113地质队家属区毗邻市中心城区黄土坡,周边是城中村,较为偏远,城市主干道未修通至此,居民出行十分不便。

随着城区面积的扩大,小区渐渐演变成求学、生活、出行备受青睐的核心居民区。但因为修建时间较早,小区出现了下水管网破旧、电路电线老化等问题,居民普遍反映周边流动人口无序、小区停车拥堵等。

党员政治生活馆一角

2019年,黄土坡街道联合区域内机关企事业和党建联建单位党组织成立花渔洞片区联合大党委,引进了众沁物业,制定《花渔洞片区联合党委议事规则》《花渔洞片区“三方共治”联席会议制度》等机制。按照“大党委+党支部+党小组”的组织体系,党支部“主动出战”,开展“为民办实事”活动,整合辖区内各种资源,解决辖区服务阵地、环境治理、便民服务等问题156件。

“因绝大多数是113地质队在职或退休职工,地质队解决了老旧物业的维修问题,并出资安装了监控、硬化路面,增设小区道闸及智能设备,解决了资金大头,社区党建主要引导的还是居民自治和党员共建,我们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红色小区’。”尹大燕说。

制定了社区、业委会、物业“三方共治”协商机制后,小区里公示了红色小管家服务事项、服务电话等内容,为居民和服务主体牵上“红色纽带”。

针对小区无“人防物防技防”的安全防护突出问题,社区在物业安保人员值守基础上,整合政法冲锋队员、机关联基层单位党员和社区志愿者三支队伍力量,对小区实行全天候不定时巡逻。

住户明明白白消费

被引进的众沁物业以“家园美满,小区和谐,业主满意”为理念,增设安防设施,开展公厕、治安岗亭、停车场硬化、小广场维修、垃圾分类改造、防水、防雷维修等改造,通过物业费收缴专项会、上门动员、日常维护等全方位贴心服务,使得小区面貌焕然一新。

在大党委引导下,盘活小区原有资产,与业主共谋共治资产经营收入弥补物业管理费用不足,物业费10元/户/月,做到收费、服务事项长期公开,经营及收益定期公开。

社区活动室

形成共“治”新格局

小区“邻里相亲守望相助,远亲不如近邻”的治理理念,相继修改完善了居民公约、邻里文明公约等管理制度,对有历史文化的小区院落,积极打造包装,修缮功能设施,收集113地质队勘探使用机械在小区内陈列打造专题展示厅,营造浓厚的地质勘探文化氛围。

小区居民联谊

加强与小区居民互动,定期开展“邻里节”“百家宴”“饺子宴”等文化活动,让文明实践融入群众生活。

2021年以来,已累计有465名市区机关在职党员下沉报到,认领文明值守、政策宣传等6个方面32个具体服务事项,协调处理邻里纠纷41次,全力引导居民参与小区自治。

搭建齐抓共管平台

在大党委统筹下,充分整合辖区资源,采取“一网格多支队”的管理模式,将报到党员、志愿者统筹编网,组建“小红帽”“蓝天使”“白大褂”“红袖章”等多支志愿服务队,搭建服务平台,2021年以来,累计开展义诊巡诊、知识讲座、矛盾调处、家政培训等服务300余次,直接受惠群众达1.2万人次,全方位开展为民服务。

通过以上治理手段,在大党委“联片统筹”共建、党支部“主动出战”协同调度、党小组“集中治理”,社区和业委会、物业联手联防,协商精细管理,一系列相应考评制度,小区的业主获得感和幸福感大大提升,成为名副其实的“幸福小区”。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邓倩

编辑 肖阳

编审 赵宏斌 贺韬

关键词: 幸福家园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