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聚焦】人力资源经理谈社区居民就业:存在“有职不愿求”的现象 切忌不切实际拣岗
来源:天眼新闻    时间:2022-02-18 13:35:11

近日,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名单,共387个社区。其中,贵州有12个社区入选,包括:贵阳市南明区新华路甲秀社区、贵阳市开阳县硒城街道(原南山社区服务中心)中山社区、遵义市红花岗区中山路街道湘山寺社区、遵义市汇川区上海路街道茅草西社区、遵义市播州区龙坑街道共青社区、安顺市西秀区南街街道塔西社区、六盘水市钟山区荷泉街道区府路社区、毕节市七星关区洪山街道兰苑社区、黔西南州兴义市桔山街道丰源社区、黔东南州凯里市城西街道未来城社区、黔东南州岑巩县氵舞水街道万福社区、黔南州荔波县玉屏街道樟江园社区。

据悉,获评社区应连续3年达到省(区、市)充分就业社区标准,是由省(区、市)认定的星级充分就业社区,且各项指标高于省(区、市)星级充分就业社区平均水平。

此外,还需具备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劳动者就业率不低于95%、登记的失业人员就业率不低于95%、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率不低于95%、零就业家庭认定后的1个月内至少1人实现就业、符合条件的人员100%发放就业失业登记证且无失业半年以上人员等标准。

充分就业社区是如何帮助居民就业的?一般都有哪些岗位?居民就业情况如何?怎样选择合适自己的岗位? ……针对大家关心的问题,我们选择了三个上榜社区进行采访。

招聘会现场。

招聘会现场。

什么是充分就业社区? 社区在居民就业中起到了哪些作用?社区居民如何选择合适自己的岗位? ……就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贵州HR俱乐部的人力资源经理张怀志。张怀志已在我省某大型知名企业从事人力资源近20年了,对职场,对就业板块,有着广泛的了解和深入的认识。

在张怀志看来,当下,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这是一个全国性问题,招聘岗位技能要求与求职者个人技能素质不相适应的矛盾相对突出。

目前广大社区居民普遍存在技术技能偏低的情况,但随着经济发展和城乡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区居民对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对一般的岗位缺乏兴趣,不切实际择岗、拣岗,造成“有职不愿求”的现象普遍存在。

“充分就业社区”是指在城镇社区生活的、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非农业人员,基本实现就业再就业。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是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战略目标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城乡统筹就业工作的创新之举。

张怀志说,想要进一步挖掘就业岗位资源,解决社区居民就业问题的根本前提是采集和开发大量的就业空岗信息。除了公益性岗位外,区县、街道、社区必须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充分开发就业岗位。通过就业服务信息系统,共享区域岗位信息资源,推荐社区求职居民就业;主动和社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建立促进就业合作机制,鼓励用人单位吸纳和安置更多的社区居民;鼓励和引导条件较好的社区和条件较差的社区建立对口协作机制,由已达标社区帮助未达标社区安置部分居民就业,从而实现社区合作、共推就业的良性互动局面。

另外,张怀志表示,还要进一步提高劳动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充分调查摸清就业培训需求的基础上,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分类指导,分类培训,积极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训,强化技能训练、创业培训、创业实训及见习训练,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提高就业者的就业能力。

贵州省人才大市场:为求职者提5条建议

贵州省人才大市场招聘事业部部长周易丽介绍,目前正是一年中求职高峰期,多股求职力量叠加,比如,离校未就业毕业生、“跳槽马”、社区未就业人员等,他们求职的心情都是非常急迫的,新春结束,收起玩心,新年伊始,好好找工作,创造幸福未来。目前来看,网上招聘、现场招聘、带岗直播成为高校毕业生的主要求职方式。

根据开展众多专场招聘会的情况总结来看:“铁饭碗”更受青睐,民营企业是吸纳毕业生就业的主力。

薪酬待遇和发展前景是择业的主要考虑因素。下面,给广大求职者5条建议:

1、针对未就业的毕业生,先就业,再择业,沉下心来,把基础打好很重要,如刚出来就过分看重薪酬和福利待遇,没有就业机会,就无法吸收工作中的新知识,掌控工作的各项技能以及做人做事的原则,以后会走更多的弯路。

2、针对已经就业的毕业生,面对新的机会总会蠢蠢欲动,建议切勿跟风冲动行事,应该结合自身情况分析利弊,不是每一个机会都适合所有人。跳槽的前提条件应该是根据自身需求与未来方向而定。

3、作好职业生涯规划,经常反问自己三个问题:我有什么(工作能力)? 企业要什么(企业招聘要求)? 我要怎么去(求职方法与渠道)?

4、缺乏实践工作经验是毕业生就业的最大忧虑,要满足工作中的各项新要求,学历只是其中一小部分,不断地学习提升,工作之余多参加各类专业知识的培训学习,考取相关的证书,才能在之后的工作中游刃有余。

5、最后,无论是社区有就业意愿的居民,还是高校毕业生,选择求职平台时,一定要选择官方的、政府主办的平台,这样才能确保招聘信息的真实、合法、有效,切勿轻信一些非法渠道的高薪工作,保护好自己是求职成功的第一步。

特别提醒广大求职者,在求职中要擦亮眼睛,提高警惕,注意防范虚假招聘、中介机构乱收费、用人单位扣证件、培训就业被贷款等求职陷阱,如遇到上述情况,请立即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举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姚东

实习生 赵雯昕

编辑 张谌

编审 刘丹 刘钢

关键词: 不切实际 人力资源

上一篇:

下一篇: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