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中央明确,通过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试点,要实现团的工作项目化、生存社会化、运行扁平化、干部来源多元化、引领动员网络化、组织方式多样化,切实在县域增强政治功能、形成社会功能。
随着时代发展,共青团工作的观念、职能以及青年的需求发生了深刻变化,推进共青团社会化生存是一项当务之急。在推进改革试点工作过程中,铜仁市碧江区团委紧紧围绕生存社会化,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质量,积极拓宽共青团社会化生存渠道。
青年大学生在碧江区“青年之家”举办文学分享会活动
团碧江区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实现共青团生存社会化,关键要有载体和抓手。碧江区通过探索创新团的基层组织形态,充实团的基层组织功能,实现组织体系化,不断提升团的组织力、引领力、服务力和大局贡献度。
改革试点启动以来,碧江区规范成立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在外大学生成立大学生春晖服务社,在乡、村规范新时代春晖社,农村致富带头人协会,在城区成立6个青年社团,向团属社会组织、社团选派团建指导员,确保激发组织活力。同时,碧江区正在筹备成立青年联合会,对表现优秀的团属青年社会组织骨干,按照程序将其推荐为青联委员。逐步构建了县域团属青年社会组织与团的基层组织有效互动的基层组织格局。
碧江区坚持创新组织、聚合资源、有效保障、形成功能的原则,推进阵地规范化。根据青年空间分布、职业聚集等,建立区级青年之家1个,乡镇级青年之家15个,围绕青年之家创新建立“青春加油站”,让“身边的共青团”成为团员青年的现实体验。依托青年之家,发起“1922青春行”工作品牌,涵盖“青享、青爱、青听、青益、青恋、青创、青圈”七个项目,策划开展了辩论赛、线上线下文学分享活动、夜跑、视频征集、法治宣传等一系列传递正能量、弘扬碧江文化的特色活动,有效联系服务青年群体。
在人员配备上,区级青年之家由团区委选派1名团建指导员,负责统筹协调“青年之家”有关工作;向社会招募1名全职管理员,负责日常运营服务工作;同时实行“组织驻会、社工驻点、社团轮值”,为团属社会组织提供了工作阵地的同时,又充实了“青年之家”工作力量。目前初步形成了“有阵地依托、有项目支持、有运营力量、有制度规范、有资源保障”的工作格局。
此外,碧江区围绕乡村振兴、社会治理和青少年成长等方面设计了一批项目,社会化发布并筹集资源,实现了运营项目化。2021年发起“四安家园”相关服务项目8个,争取项目资金19万元,培育团属社会组织2个,发起“青少年关爱计划”筹集公益资金12万余元,以“春晖行动”助力乡村产业发展项目,向社会筹集公益资金30余万元,联合“念乡人”团队发起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联谊服务项目,撬动社会资本50万元。逐步形成“社会筹一点、项目争一点、部门补一点”的团属项目运作模式,有效发挥团组织广泛联系服务青年的作用。
团碧江区委主要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要以更实举措、更大力度推进县域共青团改革,继续积极探索拓宽共青团社会化生存渠道,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全方位服务青年成长。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许邵庭
编辑 刘娟
编审 闵捷 杨韬
关键词: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