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啊催啊,我就不找对象,催啊催啊,又能把我怎样。”父母的催婚让不少适婚青年难以适从,甚至衍生了“催婚神曲”。
过年和家人团聚,对一些未结婚的年轻朋友来说,是一件期待又害怕的事,因为回家除了与家人亲朋久别重逢外,迎接你的可能还有满满当当的相亲安排,或者是父母以及亲朋好友步步紧逼的催婚。
春节催婚,一聊就炸、一点就爆,成为很多适婚单身青年和父母之间春节最大的问题。有年轻网友表示,父母催婚“几件套”,摆论点、讲道理、举例子、忆往事,最后直接拍桌子,各种逼迫。面对父母的费尽心机、明说暗示、糖衣炮弹、花式催婚,年轻人大多是忍着不表态,讲道理,再不行就跑。
老一辈则表示,我们那个年代见面就能结婚,在你们这个年代结婚咋就那么难?人到年纪就该结婚,这应和人吃饭睡觉一样的自然。婚姻中磕磕碰碰拌嘴争吵很正常,习惯了,适应了,就成了生活享受的一部分。
那么父母催婚的背后原因是啥?面对父母催婚,年轻人又该如何正确面对?相亲过程中存在哪些风险? ……
希望我们的报道,能让正在单身或正被催婚的你,找到答案。
上世纪80年代的结婚照
见面后就结婚
家住兴义市的罗叔叔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他与爱人属于第二次婚姻,相同的是两段婚姻都是相亲而成。
“当时我们那个年代讲究媒人说媒。”罗叔叔回忆,见到对方后,当时最深的印象就是对方有一个粗粗的黑辫子,两人随意交谈了一下后,并没有什么满不满意,随后便迎来了婚姻。
两人结婚后的第二天,罗叔叔就应征到云南当兵,之后听家人说,新媳妇到家中后郁郁寡欢,每日在房中睡觉,这样的日子持续几个月后,这名女子便自行离开了。
罗叔叔说,几年后,自己退伍回家,又在家人的安排下第二次相亲,随后结婚。到现在,罗叔叔与阿姨一直相处在一起,育有一儿一女。
“儿子现在结婚了,女儿今年36岁,还没结婚,多次相亲都不满意。”罗叔叔说,就像自己与老伴一样,虽然生活中有一些磕碰,但相守就是一辈子,现在让女儿结个婚咋就那么难?
老辈人的婚姻很纯粹
罗叔叔告诉记者,以前的人很单纯,相亲是媒人安排,基本也是门当户对。两人见面就是走个流程,有的甚至流程都不走,安排结婚时或许才是第一次见面。
“以前的男子,如果有工作,找媳妇就更不愁。”罗叔叔说,就算没有工作,只要家中有地,能干农活,就被称为“良配”,女子只要会做事,勤快那也就是标准。
罗叔叔说,那个时候的结婚也很简单,可能就是十块二十块,请亲友一起吃个饭就行。“我与老伴的结婚证都是几年前才去领取的,以前哪有什么讲究。”
此外,老辈人眼中的婚姻,结婚基本就等于一辈子。
家住黔西南州兴仁县的王阿姨,老伴已经过世,王阿姨也就一直单身。
“我也是相亲结婚的,婚后虽然男方的性格不好,但我也一直坚守婚姻。”王阿姨说,在老辈人的眼中,很少有离婚的概念,甚至觉得离婚是一个很丢人的事情。“两人结婚后,生儿育女,锅碗瓢盆,虽然少不了磕磕碰碰拌嘴争吵,但谁家没有鸡飞狗跳的时候? 习惯了,适应了,就成了生活享受的一部分。”
年轻人:老辈人的婚姻其实就是“闪婚”
对于罗叔叔的婚姻故事,她的女儿一直不认同。
她告诉记者,自己记忆中,小时候父母很爱吵架,在自己看来这就是婚姻没有经过选择的结果。
“他们觉得相亲见个面,两人基本就成了,各种捣鼓撮合。”罗叔叔的女儿说,但自己却认为,相亲只是认识,认识后还有一个相处的过程,相处可以了才会开始恋爱,恋爱走到最后,才能结婚。“老辈人的结婚在我看来就叫‘闪婚’,这种我接受不了。”
对此,罗叔叔并不认同女儿的观点。罗叔叔说,人到年纪就该结婚,这应和人吃饭睡觉一样的自然。此外,婚姻中哪里可能没有磕碰。“我们那个年代,父母说结婚就结婚,没有那么复杂。”
对于是该随便找个人“搭伙”过日子,还是应该选择一个合适的人,不少网友纷纷发表自己的感慨。
有的说,现代婚姻中已经没有那么多的门当户对、情投意合,简简单单抱着“搭伙过日子”的想法,很多东西就会豁然开朗。
也有的表示,结婚就是第二次人生,找个不喜欢不合适的结婚,以后面临离婚的风险,不如先就想好,考察好,毕竟婚姻不是儿戏。
老年人:现在的孩子太挑剔
随着网络的发达,不少老年人也在网络上发表自己对结婚及相亲的看法。
网友“李老头”说,现在的孩子就是太挑剔,不管怎么样,感觉人不错就可以结婚了,感情什么的都是可以培养的。什么性格不合? 就是矫情。
也有老年人表示,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越是不结婚,就越感觉自己子女有问题。
兴义市民王伯伯更是直言:子女“终身大事”不解决,父母就无法安心,这不仅影响孩子一个人,更影响整个家庭的幸福。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祝庆庆
编辑 郝梦
编审 干江东 贺韬
X 关闭
X 关闭